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嵚崟的意思、嵚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嵚崟的解釋

1.高大;險峻。

例句:

《文選·張衡<思玄賦>》:“嘉 曾氏 之歸耕兮,慕 歷阪 之嶔崟。” 張銑 注:“嶔崟,高貌。”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江水二》:“南岸有青石,夏沒冬出,其石嶔崟,數十步中,悉作人面形。” 

唐 駱賓王 《帝京篇》:“桂殿嶔崟對玉樓,椒房窈窕連金屋。” 

清 顧炎武 《酬李處士因笃》詩:“先我入深巖,嶔崟剖重嶂。”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嵚崟(qīn yín)是漢語中一個形容山勢險峻高聳的書面語詞彙,多用于文學描寫或地理描述。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該詞由“嵚”與“崟”兩個形聲字組合而成,二字均含“山”部,共同強化了與山體相關的意象。

從字源角度分析:

  1. 嵚:《說文解字》釋為“山險也”,《廣韻》注音“去金切”,本義指山勢陡峭險要;
  2. 崟:《說文解字》解作“山之岑崟也”,《玉篇》注音“魚金切”,特指山體高峻層疊之貌。

在古籍中的應用可見其典型語境,例如《文選·張衡<思玄賦>》中“嘉曾氏之歸耕兮,慕曆阪之嵚崟”,此處以“嵚崟”描繪山路的崎岖高聳,凸顯自然景觀的壯麗與行路之艱。現代漢語中,該詞常見于地理志書或山水遊記,如《中國地名大辭典》對某些山嶺特征的描述中引用此詞。

相關詞語包括“嵚崎”(形容山石突兀)、“崟崟”(疊用強調山勢連綿)等,均屬文言色彩濃厚的複合詞。需注意的是,此詞在現代口語中極少使用,屬于專業領域或文學創作中的保留詞彙。

網絡擴展解釋

“嵚崟”(qīn yín)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山勢高峻、險峻的樣子,屬于較為生僻的文言用詞。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讀音與結構

    • “嵚”讀作qīn,“崟”讀作yín,兩字均為形聲字,以“山”為形旁,表示與山相關。
  2. 基本詞義

    • 形容山高而險:如“嵚崟險峻”指山勢陡峭高聳。
    • 引申為崇高、不凡:在古文中也可用于比喻人物品格或志向高遠。
  3. 用法與出處

    • 多見于古代詩文或典籍。例如:
      • 《楚辭·招隱士》中“嵚崟碕礒兮,硱磳磈硊”形容山石嶙峋之态。
      • 唐代杜甫《封西嶽賦》“峻極嵚崟”描繪山勢險峻。
  4. 近義詞與關聯詞

    • 近義詞:嵯峨、嶙峋、崔嵬。
    • 關聯詞:崟單獨使用時,可表“高聳”或“茂盛”(如“叢林兮崟”)。
  5. 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出現在文學作品或地名中,如某些山區地名保留“嵚崟”以體現地理特征。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典籍中的用例,可參考古代詩詞注釋或《漢語大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抱石本位主義並然避親勃澥不遇長箔禅士誠意正心春耜典押鞮鞻氏地震學鬥辟隊員讀蜺梵筴風簾工賬祼鬯豪聖混齊劍镡禁院酒宴居鬼科頭圓子空牀葵心燎眉靈威丈人隸事緑暗紅稀門賓麋質逆擊披曆牽埭歧迷清柔青霄白日傾飐軟靠桑主閃擊神不收舍石朝官石發説古道今素行陶桴童仆頑讒威辟甕裡酰雞下筆成文謏説效物小竈習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