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四庫的意思、四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四庫的解釋

[the four sections of books] 我國古代宮廷藏書的地方,分庫收藏經、史、子、集四部類圖書

詳細解釋

古代宮廷藏書之所。《新唐書·藝文志一》:“兩都各聚書四部,以甲、乙、丙、丁為次,列經、史、子、集四庫。”故後世亦稱四部為“四庫”。參見“ 四部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四庫》是漢語中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典籍分類體系 指中國古代圖書分類的四大部類,即“經、史、子、集”。此分類法起源于唐代《隋書·經籍志》,成熟于清代《四庫全書》編纂時期。其中:

二、大型叢書代稱 特指清代乾隆年間編纂的《四庫全書》,這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的官修叢書,共收錄典籍3,461種,分裝36,000餘冊。其編纂曆時十年,集中體現了傳統學術體系,現存文淵閣(台北故宮博物院)、文津閣(中國國家圖書館)等七部抄本。

該詞最早見于《新唐書·藝文志》對宮廷藏書的記載:“兩都各聚書四部,以甲、乙、丙、丁為次,列經、史、子、集四庫”。現代漢語中,“四庫”常用于指代傳統文化典籍的集大成者,或比喻系統化的知識體系。

網絡擴展解釋

“四庫”一詞主要有兩層含義,既指中國古代圖書分類體系,也特指清代編纂的《四庫全書》。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作為圖書分類體系的“四庫”

  1. 定義與起源
    四庫是中國古代宮廷藏書的分類方式,将典籍分為“經、史、子、集”四大部類,簡稱“四部”。這一分類體系最早可追溯至唐代,《新唐書·藝文志》記載兩都藏書按甲、乙、丙、丁為次,對應經、史、子、集四庫。

  2. 具體内容

    • 經部:儒家經典及注釋,如《周易》《尚書》《詩經》《禮記》《論語》等。
    • 史部:曆史著作,包括《二十四史》《資治通鑒》等。
    • 子部:諸子百家及科技、藝術類書籍,涵蓋先秦諸子、佛道典籍、醫學、天文等。
    • 集部:文學作品,如詩詞、文集、戲曲等。

二、作為文獻集成的《四庫全書》

  1. 編纂背景
    清代乾隆年間(1773-1787年),由紀昀(紀曉岚)等人主持編纂,曆時14年完成,是中國曆史上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叢書。

  2. 内容與影響

    • 收錄圖書3503種,79337卷,分裝36304冊,涵蓋經、史、子、集四部。
    • 現存七部抄本,分藏于北京(文淵閣、文津閣)、沈陽(文溯閣)、杭州(文瀾閣)、台北(文淵閣)等地,另三部毀于戰火。
    • 其編纂系統整理了中國古代文獻,但也因“寓禁于征”導緻部分典籍被篡改或銷毀。

三、延伸意義

“四庫”不僅是文獻分類的體系,更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象征。例如,清代藏書樓(如文淵閣)的建築形制參照了四庫分類原則,而現代學者亦常以“四庫”代指古籍研究的核心範疇。

别人正在浏覽...

阿姑阿翁暗射碑頭鼻官鄙族不潔不知颠倒蠶紙長差癡風抽毀抽祕騁妍賜假淡慮恩家二十六史風衢負恩忘義浮起骨都郭小川還飙孩稚黑心符紅蠃餱食環帔戶帖季漢進朝饑色考慎砢碜拉拉空僞姱容冷語冰人禮花露牀懞懂女史前五代麒麟殿清韻邱墳栖寓曲曲灣灣時類食油耍刺兒耍花壇霜氣書呈書吏司非韬光晦迹洮河問拟卧榻崤陂戲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