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 唐 于義方 著,叙述時人娶繼室之害,以戒子孫。 宋 陶穀 《清異錄·女行》:“ 萊州 長史 于義方 《黑心符》一卷,録以傳後。黑心者,繼婦之德名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細柳》:“ 異史氏 曰:‘《黑心符》出,蘆花變生,古與今如一丘之貉,良可哀也!’”
“黑心符”是唐代于義方所著的一篇家訓類文獻,主要告誡子孫娶繼室的潛在危害。其内容與風格較為特殊,具體解釋如下:
核心内容
該書通過列舉曆史上“悍妻”“潑婦”的惡行,以及丈夫面對繼室時的懦弱表現,警示後人避免因續娶繼室引發家庭矛盾。書中将“黑心”作為繼婦品行的代稱,帶有諷刺意味。
獨特風格
與傳統家訓不同,《黑心符》采用幽默辛辣的筆觸,以反面案例進行教化。例如,作者用誇張手法描寫繼室對家庭的破壞性,同時批評丈夫的縱容态度。
曆史背景
成書于唐代,反映了當時社會對再婚家庭矛盾的關注。宋人陶穀在《清異錄》中提及此書,稱其“錄以傳後”,說明其警示作用曾被後世重視。
詞義延伸
現代語境中,“黑心符”有時被引申為描述陰險算計的行為,但這一用法并非原書本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如需進一步了解原文内容,可參考《清異錄》等古籍對《黑心符》的收錄與評述。
《黑心符》是指以詐騙、欺詐等不法手段獲利的行為或者産品。它代表着不道德、不公正和不誠信的行為或物品。
《黑心符》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和15個筆畫。它的部首分别是黑和心。
《黑心符》一詞起源于漢語中對于欺詐行為的形象描述。黑心符象征着黑暗、邪惡和無良的特質。
《黑心符》的繁體字為「黑心符」。
在古代,漢字「黑心符」的寫法并未有所不同。一直以來,它的形狀和意義都保持着穩定。
1.這個商家使用了黑心符的手段來欺騙消費者。
2.這份報告揭露了某公司銷售了大量黑心符産品。
3.政府應該嚴厲打擊黑心符的生産和銷售。
1.黑心商家
2.黑心企業
3.黑心産品
1.騙術
2.騙局
3.欺詐
1.誠信
2.正直
3.公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