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 蜀漢 ,猶言 漢 之季世。《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爰整六師,無歲不征,神武赫然,威鎮八荒,将建殊功於季 漢 ,參 伊 周 之巨勳。” 清 周中孚 《鄭堂劄記》卷五:“《蜀書·諸葛亮傳》不叙 建安 二十四年尊先主為 漢中王 事。此季 漢 一大事,與 亮 極有關係,豈得反略之乎?” 章炳麟 《檢論·學變》:“然箸書莫易以雜説援比諸家。故季 漢 而降,其流不絶。”
“季漢”是三國時期劉備建立的政權名稱,其含義和曆史背景如下:
“季”的含義
“季”在古漢語中有兩種常見解釋:
“漢”的延續性
劉備以漢室後裔自居,國號定為“漢”,宣稱繼承西漢、東漢的正統,故稱“季漢”以強調其為漢朝最後的延續。
建立與滅亡
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或“季漢”。263年被曹魏所滅,共曆劉備、劉禅二帝,享國43年。
政權特點
季漢以“匡扶漢室”為政治口號,諸葛亮等輔政期間推行法治、屯田等政策,一度國力強盛,但受限于地理與資源,最終未能實現統一。
實際控制範圍
包括今四川、雲南、貴州大部,陝西、甘肅南部,以及緬甸、越南部分地區,核心區域為益州。
“蜀漢”與“季漢”的差異
“季漢”一詞承載了劉備政權對漢朝正統性的宣稱,其命名反映了政治理想與曆史定位。盡管實際影響力有限,但通過《三國志》及後世文學作品的傳播,季漢(蜀漢)成為三國曆史中極具傳奇色彩的政權。
季漢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漢字組成。下面我們來拆分部首和筆畫,解釋它的意思、來源和用法,以及提供一些例句。
季字的部首是子,筆畫數為5。漢字的部首是氵,筆畫數為3。
季漢的意思是指季節的變換和漢族文化的傳承。它代表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季節變化的理解和重視。這個詞強調了季節對于漢族人民的生活和農耕文化的影響。
季漢一詞的出處可以追溯到漢代中國。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國風·秦風·子衿》中:“秋穀而治畝,胥靡所思。”意思是秋季收割莊稼,那是傳統的季節。
季漢這個詞的繁體字為「季漢」。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例如,季字在篆書時期寫作「宀子」,意思為兒童睡覺的地方。漢字的發展使得字形逐漸演變,接近現代的形式。
以下是一些使用季漢的例句:
組詞:季節、季度、漢族、漢字、文化。
近義詞:季候、季度。
反義詞:常漢(代表不受季節影響的生活方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