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孩穉 ”。幼年;幼兒。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音辭》:“吾家兒女,雖在孩稚,便漸督正之,一言訛替,以為己罪矣。” 南朝 梁武帝 《移京邑檄》:“一朝齏粉,孩稚無遺,人神怨結,行路嗟憤。” 唐 元稹 《告贈皇考皇妣文》:“惟 積 洎 稹 ,幼遭閔兇。 積 未成童, 稹 生八歲,蒙騃孩稚,昧然無識。” 唐權 德輿 《祇役江西路上以詩代書寄内》:“羈孤望予祿,孩穉待我餔。”
“孩稚”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以下是詳細解析:
字面解釋
“孩稚”原指幼年或幼兒,即孩童的早期階段。該詞由“孩”(小兒笑)和“稚”(幼小)組成,本義強調年齡小、天真無邪的狀态。
引申含義
在成語化使用中,可形容成年人言行幼稚、不成熟,帶有批評或調侃意味。例如:“他年過三十還如此孩稚,實在讓人無奈”。
曆史文獻中的用法
現代語境中的用法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孩稚是一個漢語詞彙,常用來形容年幼或者稚嫩的孩子。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孩”和“稚”。
“孩”這個字的部首是“子”,總共有三個筆畫。它來源于甲骨文中描繪的兒童形象,形狀像一個小孩子的樣子。
“稚”這個字的部首是“禾”,總共有十個筆畫。它最早的意思是指剛出土的小苗,後來逐漸引申為幼小、稚嫩的含義。
在繁體字中,“孩”的寫法和簡體字保持一緻,而“稚”的寫法為“稺”。
在古代漢字中,“稚”這個字有多種寫法。最早的寫法可以追溯到金文,寫作“之畜”。而在六書中,它分别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四種寫法。
一些常見的搭配詞有:“孩稚天真”、“孩稚無知”、“稚氣未脫”等,用來描述年幼或者稚嫩的狀态。
與“孩稚”意思相近的詞語包括“兒童”、“幼稚”等,它們都是用來形容年幼的孩子。
反義詞方面,“成熟”是與“孩稚”意思相對的詞語,用來形容相對年長、思維成熟的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