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司倫的意思、司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司倫的解釋

藏語。 達6*賴 下面最高行政官,位在噶倫之上。 達6*賴十三世 于1912年始設此職。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司倫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司倫(sī lún)是漢語中對藏語官職“སིད་བློན”(拉丁轉寫:Sidlon)的音譯,特指西藏地方曆史上的一種高級官職,意為“首席大臣”或“攝政大臣”。該詞主要用于描述20世紀上半葉西藏的政治制度,具有明确的曆史文化内涵。

核心釋義與曆史背景

  1. 官職職能

    司倫是噶廈(西藏地方政府)的最高行政長官之一,地位僅次于達賴喇嘛。其職責包括協助達賴處理政務、主持噶廈會議、決策地方要務,實際行使攝政權。此職始設于十三世達賴喇嘛時期(1912年),旨在強化中央集權。

  2. 詞源與構成

    “司”取“主管、執掌”之義,“倫”在藏語中意為“大臣”(བློན་/blon/)。音譯結合了漢語表意與藏語原義,體現了漢藏文化交流的痕迹。《藏漢大辭典》明确标注其藏文對應詞及職能解釋。

  3. 現代漢語使用

    現代漢語中,“司倫”屬曆史專有名詞,僅用于西藏史研究或相關文獻。普通漢語詞典(如《現代漢語詞典》)未收錄該詞,因其使用範疇高度專業化。

權威參考來源


注:因“司倫”屬曆史專詞,現代漢語日常語境已罕用,需結合西藏史背景理解其權威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

“司倫”一詞有兩種不同的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官職名稱(藏語語境)

  1. 基本定義
    司倫是西藏曆史上達賴喇嘛下設的最高行政官職,地位高于噶倫(即“噶廈”政府的四大臣)。該職位由十三世達賴喇嘛于1912年設立,旨在強化行政集權。

  2. 曆史沿革

    • 根據部分記載,其前身“倫欽”最早可追溯至1907年。
    • 1913年,十三世達賴推行新政,正式改稱“司倫”,由親信俗官擔任,直接聽命于達賴。
    • 1933年十三世達賴圓寂後,該職位逐漸失去實權,形同虛設。
  3. 職能與地位
    司倫負責領導噶廈政府,協調政務與宗教事務,是達賴與行政機構之間的核心紐帶。


二、漢語成語

  1. 基本含義
    “司倫”作為成語,形容言辭或文章極為精煉準确,無多餘修飾。

  2. 來源與用法

    • 原指古代名臣的幹練作風,後引申為對表達簡潔有力的贊譽。
    • 適用于文學、演講等場景,可褒獎他人或自謙。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查證,可參考《司倫漢語詞典》或藏史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懊侬熬審謗聲北鬥之尊辯政播糈不倍采芹人昌導禅心傳家慈母服刺史州村居怠放笛韻獨悟法鉢官薄旱蓮畫眉人剪靛花膠漆記辨階由井樹謹僟記省疾首嚬蹙開明獸凱聲栞奠爛蔚烙餅唠咯螺蚌螺杆恁憑癖傲破走帢帽前不着村,後不着店齊首群芳争豔羣小祀人行道融昌善錢山峙淵渟神佛十命守阙肆鬯送生汰棄台台添力天年不測王社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