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十命的意思、十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十命的解釋

指比“九錫”更多一種賜予的特殊榮譽。 三國 蜀 諸葛亮 《答李嚴書》:“若滅 魏 斬 叡 ,帝還故居,與諸子并升,雖十命可受,況於九邪!”按,古代并無十命之制,此乃假設之詞。參見“ 九錫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十命是漢語中的曆史專有名詞,特指中國古代禮制中帝王授予諸侯或重臣的十種象征性器物,代表最高等級的封賞與身份認可。該詞源于周代“九命”等級制度,後演變為對位極人臣者的尊稱。以下是具體解析:


一、核心釋義

十命指古代天子賜予諸侯、三公(最高官職)的十種禮儀器物,包括:

  1. 車馬:裝飾特殊的車駕
  2. 衣服:紋飾華貴的禮服(衮冕)
  3. 樂則:祭祀用的禮樂器具
  4. 朱戶:朱紅色大門(府邸規格)
  5. 納陛:殿前特制台階(出入特權)
  6. 虎贲:精銳護衛隊
  7. 斧钺:代表軍事征伐權
  8. 弓矢:象征鎮守疆土
  9. 秬鬯:祭祀用的香酒
  10. 珪瓒:玉制酒器

    此十物合稱“十命”,是超越“九命”的最高禮遇,僅限功勳卓著的輔政重臣。


二、詞源與演變

  1. 周禮基礎

    源于《周禮·春官·大宗伯》的“九命”制度:天子按爵位高低賜諸侯“一命”至“九命”的禮器組合。“十命”為後世對超越九命者的尊稱,實際禮制中罕見明文記載。

  2. 漢代以後

    史書如《後漢書》以“九錫”(即九命)為臣子最高榮典,但文學作品中常用“十命”喻指位極人臣,如杜甫詩“居然雙捕虜,自是一嫖姚。落日思輕騎,高天憶射雕。雲台畫形像,皆為掃氛妖。十命何由報,風波阻上潮。”(《贈王二十四侍禦契四十韻》),此處借“十命”喻功高未酬。

  3. 明清用法

    成為對三公(太師、太傅、太保)的尊稱,如《明史·職官志》載三公“位在群臣首,稱十命”。


三、文化内涵


四、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十命”僅用于曆史研究或文學修辭,如:

“他立下不世之功,縱然天子許以十命之賞,亦難報其萬一。”(仿古語境)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十命”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比“九錫”更高一層的特殊榮譽,但需注意這一概念并非實際存在的制度,而是曆史文獻中的假設性表述。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1. 基本定義
    “十命”字面意為“十種賜命”,源于三國時期諸葛亮《答李嚴書》中的假設性表述:“雖十命可受,況于九邪!”。這裡的“九”指代“九錫”(古代天子賜予諸侯的九種禮器,象征極高榮譽),而“十命”則是諸葛亮為強調功績之巨提出的誇張說法,實際并無對應的曆史制度。

  2. 語境與用法

    • 主要用于形容超越常規的功勳或榮譽,常見于曆史文獻或修辭性表達。
    • 需注意其假設性,古代并無“十命”的實際記載,僅為文學或政治語境中的虛指。
  3. 相關概念對比

    • 九錫:真實存在的最高禮遇,包括車馬、衣服、樂器等九類賞賜,多用于權臣受封(如王莽、曹操)。
    • 十命:僅作為假設性概念,表達功績遠超“九錫”的極限狀态。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三國志》或漢代禮制研究,結合“九錫”制度深化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

悲良弓鸧括常倫弛隳持祿養交春桃獨樂寺多言繁稱耳池方差番語官俳貫渠歸曲毫眉紅旗招展後舞畫餅充饑黃金蟬環生嘩笑婕妤怨積瘕雞毛報禁饬金門客僦船九州獧浮苛雜連言驢唇不對馬嘴毛嫱明妝腦電波撚信匿空暖豔蟠桃宴品人前典謙撝七端八正青襪子邛節券書取勝染潢色藝雙絕沙勢升缺伸坦勢勝食欲無顔之冠香肚湘女廟小舍消退心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