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螺蚌的意思、螺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螺蚌的解釋

亦作“ 螺蚄 ”。亦作“ 螺蜯 ”。螺與蚌。亦泛指有貝殼的軟體動物。 漢 王充 《論衡·說日》:“月毀於天,螺蚌泊於淵。” 漢 王充 《論衡·順鼓》:“月毀於天,螺蚄舀缺,同類明矣。” 晉 木華 《海賦》:“雲錦散文於沙汭之際;綾羅被光於螺蚌之節。”《晉書·食貨志》:“臣愚謂既以水為困,當恃魚菜螺蜯,而洪波汎濫,貧弱者終不能得。”《紅樓夢》第十八回:“更兼池中荷荇鳬鷺諸燈,亦皆系螺蚌羽毛做就的,上下争輝,水天煥彩,真是玻璃世界,珠寶乾坤。”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螺蚌是漢語中一個複合名詞,由“螺”與“蚌”兩類水生軟體動物組合而成,常見于古代文獻與現代生物學描述。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展開:


一、單字本義

  1. 螺(luó)

    指腹足綱帶硬殼的水生動物,外殼呈螺旋狀。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7冊,第153頁)定義為“軟體動物,有螺旋形的硬殼”。

  2. 蚌(bàng)

    指雙殼綱貝類,殼由兩片鉸合而成,如河蚌、蛤蜊。

    來源:《辭海》(第6版,第89頁)解釋為“生活于淡水或淺海的軟體動物,有兩片橢圓形介殼”。


二、合成詞釋義

螺蚌泛指具有鈣質外殼的水生軟體動物,多栖息于湖泊、河流或沿海灘塗。其核心特征包括:


三、文化延伸

在典故“鹬蚌相争”中,“蚌”代表因小失大的典型意象,而“螺”亦見于詩詞,如白居易“蝸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以螺蝸喻人世渺小。

來源:《戰國策·燕策二》鹬蚌相争寓言;《白氏長慶集》卷十二。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M].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6.
  2. 辭海編輯委員會. 《辭海》[M].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9.
  3. 劉安. 《淮南子》[M]. 中華書局, 2010.
  4. 戰國策校注[M]. 中華書局, 2012.
  5. 白居易. 《白氏長慶集》[M]. 文學古籍刊行社, 1955.

網絡擴展解釋

“螺蚌”是一個漢語詞彙,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拼音與注音


二、基本定義

指螺與蚌的合稱,泛指有貝殼的軟體動物。
(如田螺、海螺、河蚌等,、)


三、字義分解

  1. 螺(luó):
    • 軟體動物,外殼呈錐形、紡錘形或扁橢圓形,表面有旋紋(如田螺、釘螺)。
    • 也指螺旋形的指紋。
  2. 蚌(bàng):
    • 淡水軟體動物,有兩片石灰質硬殼,部分種類可産珍珠(如河蚌)。
      (字義解析參考:、)

四、文獻例證


五、綜合釋義

“螺蚌”在古代文獻中常作為自然現象的類比,如用貝殼的光澤比喻雲錦之美,或通過月相變化與貝殼形态關聯,體現古人對自然觀察的細膩。

别人正在浏覽...

把素崩傷笨嘴拙腮撥弄策馬猖悖赤劉丑叉搭幫對日房地産業鋼火公正光學士鬼出電入貴知果志翰迹黑名冊阖廬灰沙箭不虛發減壓矯虔禁阙九戒娵訾開達克服狂章流星飛電樓車羅羅蜜蜜甜莫邪凝聽袍绔劈拉品笛琵琶行鬿雀戎氈如登春台盛節蛇巫睗睒飾羽守時書禀樹節書籤樹欲靜而風不停銅元透達王太保家法彎管僞怠韋柳小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