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四大金剛的意思、四大金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四大金剛的解釋

即四天王。參見“ 四天王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四大金剛”是中國漢傳佛教中對四位護法天神的統稱,又稱“四大天王”,分别守護須彌山四方的四洲,象征護持佛法、維護世間安甯。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四大金剛源自佛教經典,是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的合稱,屬于佛教三十三天中的護法尊神,位列第一重天(四天王天)。他們通常被供奉于佛寺的“天王殿”兩側,職責包括降魔、護法、施福等()。

二、四位天王的象征與職責

  1. 東方持國天王

    • 法器:手持琵琶。
    • 象征:調和與中道。琵琶需調弦松緊適中,寓意處事應張弛有度、保持平衡。
    • 職責:守護東勝神洲,主掌“持國”,即恪守本分、盡責護持()。
  2. 南方增長天王

    • 法器:持智慧劍。
    • 象征:斬斷煩惱、增長善根與智慧。
    • 職責:守護南贍部洲,主“增長”,強調精進修行與自我提升()。
  3. 西方廣目天王

    • 法器:纏龍(或蛇),或持寶珠、繩索。
    • 象征:觀察世間變化,以慧眼辨善惡。龍蛇代表變化無常,需以智慧應對。
    • 職責:守護西牛賀洲,主“廣目”,即廣學多聞、洞察真相()。
  4. 北方多聞天王

    • 法器:右手持寶傘,左手握銀鼠。
    • 象征:遮蔽災厄、施予福德。傘護衆生,鼠銜財寶,寓意降魔與施財。
    • 職責:守護北俱蘆洲,主“多聞”,以福德庇佑世間()。

三、别名與民間寓意

四、文化影響

四大金剛的形象常見于漢傳佛寺的第一重殿“天王殿”,與彌勒菩薩、韋馱菩薩共同構成寺院的核心布局()。其形象融合了印度佛教傳統與中國本土文化,成為佛教藝術中的重要題材。

“四大金剛”不僅代表佛教的護法體系,更蘊含處世智慧:持國盡責、增長精進、廣目明察、多聞施福。其形象與法器均以象征手法傳遞佛法教義,具有深刻的宗教與文化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四大金剛

《四大金剛》是一個成語,意指強大而無所畏懼的人或事物,也常用來形容關鍵角色或關鍵問題。

拆分部首和筆畫:四(四點水,4畫)大(大辶,3畫)金(金,8畫)剛(刂、冂,4畫)。

來源:四大金剛最初出自佛教,指佛教教義的四個弟子,他們名為:普巴金剛(文殊菩薩光潔力之水),阿底峽尊者(智力之水), 薄迦金剛(律兒之水)和摩诃迦金剛(悲愍之水)。後來形容堅強、勇猛的人時用此詞。

繁體:四大金剛。

古時候漢字寫法:四大金缸。

例句:他在工作中展現出了四大金剛的氣質,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能堅持下去。

組詞:巨人、勇士、頑強。

近義詞:鐵人、猛将、英雄。

反義詞:軟弱、膽小、怯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