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莽瀁的意思、莽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莽瀁的解釋

遼闊廣遠貌。 章炳麟 《五無論》:“嗟乎,莽瀁平原,入其域而視之,始見土地,次見人民,烏睹所謂國家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莽瀁是漢語中一個形容水域或原野廣闊無邊的疊韻連綿詞,屬書面語用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但具有鮮明的古典文學色彩。其核心含義可拆解為以下三層:


一、本義:形容水域浩瀚無際

指水面遼闊、波濤洶湧的宏大景象,強調視覺上的無邊無際感。

典籍例證:

《楚辭·大招》中描寫雲夢澤水域:“霧雨淫淫,白皓膠隻。莽瀁隻,魂魄歸徕無遠遙隻。” 東漢王逸注:“莽瀁,水廣遠也。” 此處的“莽瀁”生動刻畫了浩渺水域的蒼茫景象(據《楚辭章句》卷十)。


二、引申義:描繪原野或空間的遼闊蒼茫

由水域擴展至形容原野、荒漠等自然空間的廣袤無垠,隱含荒涼空寂的意境。

文獻用例:

清代黃景仁《登鎮海城樓觀潮》詩:“莽瀁渾淪一氣間,坤輿震蕩日車仄。” 以“莽瀁”形容海天相接的混沌遼闊(見《兩當軒集》卷五)。


三、字源考據與構詞解析


權威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第6卷第1278頁):

    釋“莽瀁”為“遼闊廣遠貌”,引《楚辭》及清代詩文例證。

  2. 《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

    注“水廣大無涯際貌”,溯源至《楚辭》用例。

  3. 王逸《楚辭章句》(中華書局點校本):

    對《大招》“莽瀁”的注釋為古典文獻權威解讀。

(注:因古籍文獻無直接網絡鍊接,建議通過圖書館系統或專業數據庫如“中華經典古籍庫”檢索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莽瀁”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拼音與基本釋義

2.出處與例句

該詞出自近代學者章炳麟的《五無論》:“嗟乎,莽瀁平原,入其域而視之,始見土地,次見人民,烏睹所謂國家者?”。此處通過“莽瀁”形容平原的廣闊無邊,進而引發對“國家”概念的思考。

3.相關說明

4.總結

“莽瀁”是一個帶有文學色彩的形容詞,需結合語境理解其具體指向(如自然景象或抽象概念)。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章炳麟原文或相關語言學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哀訴兵號不痛不癢參微草室插架讒客塵汙撤嘴傳圭襲組疵失蹙動大荊滴淋洞知對口徑餌雷方向梵墖豐容富年附統皇駕畫瓦降部将禦椒壁夾衣劫外天驚竄九子蒲絶埃劇詩局外堪布口瘡苦差枯骨生肉撩淺裡巷漏眼鳥明炮衣沙民繩屈升擢十裡無真言詩薮嘶嗌苔茸鐵仙通權達變屯留亡情頑樸微特午朝門無影牢城浯嶼鮮衣怒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