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人格的意思、人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人格的解釋

(1) [character;personality]∶個人顯著的性格、特征、态度或習慣的有機結合

(2) [human dignity]∶人的道德品質

詳細解釋

(1).人的性情、氣質、能力等特征的總和。 蔡元培 《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所謂健全的人格,内分四育,即:(一)體育,(二)智育,(三)德育,(四)美育。” ********* 《<李白之死>序》:“此詩所述亦憑臆造,無非欲藉以描畫詩人的人格罷了。” 老舍 《四世同堂》二五:“他以為教育不僅是教給學生一點課本上的知識,而也需要師生間的感情的與人格的接觸。”

(2).人的道德品質。 梁啟超 《新民說》第五節:“忠孝二德,人格最要之件也。” 陳學昭 《工作着是美麗的》九:“﹝她﹞又沒有賣淫,損害了家庭的名譽和自身的人格。”

(3).謂人按照法律、道德或其他社會準則應享有的權利或資格。 瞿秋白 《赤俄之歸途》四:“把一般争人格的青年學生,打得落花流水。” 茅盾 《動搖》八:“公家發配,太不尊重女子人格。”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人格”是一個多維度概念,在不同領域有不同解釋,以下是主要角度的解析:

1. 心理學定義 心理學中人格(Personality)指個體穩定的思維、情感和行為模式。核心理論包括:

2. 日常語境用法 日常使用時可能指:

3. 影響因素

4. 相關概念辨析

擴展知識:約9%-16%人群存在人格障礙(如邊緣型人格障礙),表現為長期適應不良的心理行為模式,需專業幹預。人格測評常用工具包括MMPI量表、羅夏墨迹測試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人格:定義和來源

人格是指一個人在社會和文化環境中形成的獨特的心理和行為特征。它涵蓋了一個人的價值觀、性格、态度、行為準則等方面,反映了個體在不同情境下的處事風格和道德品質。

此詞彙的拆分部首是“亻”和“止”,其中“亻”是表示人的意思,而“止”表示人的步伐。聯合在一起,意味着一個人在生活中的行動和态度。

“人格”一詞的字形保留了古代漢字的特色,是繁體字。繁體字的使用在傳統漢字文化影響的地區(如台灣、香港等)仍然相對普遍。

在古代漢字中,“人格”通常使用傳統的寫法:“人”字使用“亻”作為部首,旁邊放置“各”字作為聲旁來表示獨特的讀音;而“格”字使用“木”作為部首,旁邊放置“各”字作為意旁,表示莊重和嚴肅。這種寫法傳承了曆史的痕迹。

人格的例句、組詞和近義/反義詞

例句:他的人格魅力使他成為這個團隊的核心。

組詞:人格分裂、人格塑造、人格特征、人格化。

近義詞:品格、個性、氣質。

反義詞:低人格、無品格、無個性。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