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暮去朝來的意思、暮去朝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暮去朝來的解釋

黃昏過去,清晨又到來。謂歲月流逝。 唐 白居易 《琵琶行》:“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顔色故。” 宋 王安石 《胡笳十八拍》之八:“暮去朝來顔色改,四時天氣總愁人。” 明 鄭若庸 《玉玦記·祝壽》:“思省,花月一生,歌臺舞榭,猶憶少年馳騁。暮去朝來,真如覆塵難憑。”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暮去朝來”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mù qù zhāo lái(部分資料中“朝”讀作 cháo,但根據《琵琶行》語境及權威詞典,此處應為 zhāo,指早晨)。以下是詳細解析:


基本含義

字面解釋:黃昏過去,清晨到來。
比喻意義:形容時光流逝、歲月變遷,強調時間的自然更替和不可逆性。


出處與背景

  1. 文學出處:
    出自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原文為:“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顔色故。”此句通過描寫琵琶女容顔衰老,暗喻時間流逝與人生滄桑。

  2. 結構分析:

    • “暮”:指日落時分,象征結束;
    • “朝”:指日出時刻,象征開始。
      兩者對比,形成時間循環的意象。

用法與例句

  1. 語法功能:
    多作狀語或分句,用于描述時間推移、事物變化。
    例句:

    • “暮去朝來,真如覆塵難憑。”(明代鄭若庸《玉玦記·祝壽》)
    • “暮去朝來顔色故,門前冷落鞍馬稀。”(《琵琶行》)
  2. 近義詞:
    光陰荏苒、日月如梭、朝來暮去。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琵琶行》的完整背景,可參考詩歌原文或相關文學解析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暮去朝來> 這個詞的意思是指日出和日落,指一天的開始和結束。 拆分部首和筆畫: - 部首:日(rì) - 筆畫:10畫(林) 來源: 《暮去朝來》這個詞源于古代漢語詩詞,出自蘇轼的《贈花卿之廣南序》:“暮去朝來,其述而未也。”在這裡,蘇轼用來描述一天的開始和結束,表達了時間的流轉和人生的短暫。 繁體: 《暮去朝來》(注意:繁體字将"來"字寫作"來")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漢字“來”常寫作“來”,在《康熙字典》中可以找到這樣的記載。與現代漢字寫法有所不同。 例句: 1. 這座山盛世如畫,朝來暮去,美不勝收。 2. 每天的朝來暮去,都是生活的規律和節奏。 組詞: 1. 朝陽:早晨的太陽升起時的景象。 2. 暮色:傍晚時分的昏暗色彩。 3. 朝氣:早晨的活力和精神狀态。 4. 暮年:人生晚年。 近義詞: 1. 旦夕:指一天的開始和結束。 2. 朝晖:指早晨的陽光。 反義詞: 1. 黃昏:指傍晚時分的日落。 2. 夜幕:指夜晚的開始和黑暗降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