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戴的意思、奉戴的詳細解釋
奉戴的解釋
奉事;擁戴。《左傳·襄公二十五年》:“我又與 蔡 人奉戴 厲公 。至於 莊 宣 ,皆我之自立。” 杜預 注:“奉戴,猶奉事。”《晉書·石勒載記上》:“ 浚 怒曰:‘ 石公 來,正欲奉戴我也,敢言擊者斬!’”《南史·文學傳·祖沖之》:“意欲奉戴府君,勦除兇逆,遠近義徒,自當投赴。”
詞語分解
- 奉的解釋 奉 è 恭敬地用手捧着:奉觞(舉杯祝酒)。奉獻。奉祀。奉承(恭維,讨好。“承”讀輕聲)。 尊重,遵守:奉公守法。奉為圭臬(把某些言論或事物當作準則)。奉行故事(按老規定辦事)。 敬辭,用于自己的舉動涉
- 戴的解釋 戴 à 加在頭、面、頸、手等處:戴帽子。披星戴月。戴圓履方。不共戴天。 尊奉,推崇,擁護:戴仰。愛戴。擁戴。感恩戴德。 姓。 摘 筆畫數:; 部首:戈;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奉戴”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fèng dài(注音:ㄈㄥˋ ㄉㄞˋ),其核心含義為奉事與擁戴,主要用于表達對君主、尊長或權威的尊崇與支持。
詳細解釋:
-
基本釋義
指以恭敬的态度侍奉并擁護某人,常見于古代文獻中描述臣民對君主的忠誠或下屬對領袖的追隨。例如《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記載:“我又與蔡人奉戴厲公”,杜預注解為“奉戴,猶奉事”。
-
出處與用例
- 《晉書·石勒載記》中,王浚曾言:“石公來,正欲奉戴我也”,體現擁戴之意。
- 《南史·祖沖之傳》提到“意欲奉戴府君”,指義軍首領對府君的效忠。
-
字義分解
- 奉:表恭敬給予(如“奉獻”)、接受(如“奉命”)、尊崇(如“信奉”)等義。
- 戴:本義為加物于頭、頸等部位(如“戴帽”),引申為擁護(如“擁戴”)。
-
綜合總結
該詞多用于曆史或文學語境,強調對權威的尊奉與支持,現代使用較少,常見于古籍研究或特定表達場景。
網絡擴展解釋二
奉戴這個詞是一個相當常用的詞彙,它表示對某個人、事物的敬意和追隨。關于這個詞,我們可以分别來看一下它的部首以及筆畫情況、來源、繁體字形式、古代寫法,同時也展示一些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部首和筆畫:
奉字的部首是大,它由“大”和“人”兩個部分組成。它的總筆畫數為8,其中“大”的筆畫數為3,“人”的筆畫數為5。
來源:
奉字最早來源于甲骨文,那時它的意義是虔敬,表示對神明的敬意。後來逐漸擴大其意義,在現代漢語中,奉戴的含義非常豐富。
繁體:
奉字的繁體形式為「奉」。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奉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形狀更加古樸。例如,金文中奉字的寫法為和“大”相連的字形,表示一種奉承的含義。
例句:
1. 我将永遠奉戴你的教誨。
2. 他們奉戴着他們心目中的英雄。
組詞:
奉祀、奉養、奉承、奉行、奉告
近義詞:
尊敬、順從、敬仰
反義詞:
蔑視、違抗、反對
希望這些信息能夠滿足你的需求!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咨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