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anye county] 古縣名。東漢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孫權改秫陵縣設置,治所在今南京市。吳黃龍元年(公元229年)自武昌遷都于此
建立功業。《孔子家語·入官》:“有本而能圖末,修事而能建業。” 漢 荀悅 《漢紀·高祖紀贊》:“非德無以建業,非命無以定衆。” 明 李贽 《初潭集·<賢夫>論》:“建業之由,英雄為本。”
“建業”一詞具有雙重含義,需結合曆史背景和語義演變來理解:
起源與沿革
建業是南京在東吳時期的名稱,東漢建安十七年(212年)孫權将治所遷至秣陵并改名,寓意“建立帝王大業”或“建功立業”。此後成為三國東吳都城,發展為南方經濟、文化、政治中心。
地理範圍
故城位于今江蘇省南京市江甯區,孫權曾修築石頭城作為軍事防禦要塞。
基本釋義
指建立功業或基業,如《孔子家語》中“修事而能建業”,強調通過努力創立事業。
引申含義
使用場景
適用于工作、創業等場合,表達對事業發展的追求,例如:“他以建業為目标,投身鄉村振興。”
作為南京别稱,“建業”承載了六朝古都的曆史記憶,現代仍用于企業名、地名(如建邺區),體現文化傳承。
建業是一個常用的中文詞彙,具有豐富的含義和使用場景。它拆分為“⼭(山)”和“⼯(工)”兩個部首,共計9個筆畫。在現代漢語中,建業常用來表示建築業、建築行業或建築事務。此外,建業還可以指一個人或一個企業在建築領域中的職業或專業。
《建業》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先秦時期的《周禮·天官冢宰》一書中。在古代,建業的寫法有一些變化,例如:「壈業」、「壈業」、「劗業」等繁體字形。然而,現代漢字簡化規範将其統一為「建業」的寫法。
在古代,由于漢字發展的不同階段和書寫方式的變化,建業的寫法也有所不同。例如,在《說文解字》中,建業的寫法是「壈業」。在古代文獻和碑刻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其他寫法的建業,這是由于古時江湖字形流變所緻。
1. 他在建業領域有着豐富的經驗和技能。
2. 建業公司的發展對當地經濟有着積極的影響。
建業可以衍生出一些相關的詞語:
1. 建築:指用材料和人工造成房屋、構築物等。
2. 建設:指在一定時期内利用各種物質和人力進行發展和完善。
3. 建成:指經過建築的過程或全面完成建築物的狀态。
近義詞:建設、建造、構建
反義詞:破壞、拆除、毀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