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散赈的意思、散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散赈的解釋

為赈濟災民而分發糧食、財物。 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卷八:“採詩如散賑,寧濫毋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八回:“到 鎮江 去販了米糧到 蒙陰 散賑。”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散赈”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指為赈濟災民而分發糧食、財物的行為。該詞由“散”(分散、分發)和“赈”(救濟)組成,強調通過物質分配幫助貧困或受災人群。

二、曆史背景與用例

  1. 清代文獻記載:
    清代袁枚在《隨園詩話補遺》中提到“採詩如散賑,寧濫毋遺”,将收集詩歌比作救濟行為,體現其廣泛性。
    小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八回也描述了“到鎮江販米糧到蒙陰散賑”的情節,反映實際赈災場景。

  2.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古代或近代的慈善、救災活動,如分發物資、設立粥廠等。

三、延伸意義

四、相關說明

部分詞典将其歸類為成語,但權威來源如漢典僅定義為普通詞彙,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網絡擴展解釋二

《散赈》的意思

《散赈》是一個多義詞,可以用作動詞也可以用作名詞。

作為動詞時,散赈的意思是散發、分發,特指在災難、疾病等困難情況下給予幫助和援助。

作為名詞時,散赈的意思是救濟物資、捐贈物品,特指向需要幫助的群體提供的物質援助。

拆分部首和筆畫

《散赈》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散部和赈部。

散部的部首是攵,表示打擊、抖動的意思,它由三個筆畫組成(丿、丶、丅)。

赈部的部首是貝,表示金錢的意思,它由四個筆畫組成(⺁、⺄、一、丨)。

來源和繁體

《散赈》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本草綱目》中,用以描述草木的盛開和散發的花香。

《散赈》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散賑」。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散赈」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會因為時代和地域的不同而有所變化。

比如在《康熙字典》中,「赈」的寫法是「賑」,字形與現代略有不同。

例句

動詞:“他們積極散赈各種醫療物資到災區。”

名詞:“大家紛紛獻上散赈,幫助那些受災的家庭。”

組詞

散赈的相關詞彙包括:散發、施贈、濟困、施舍、赈濟、救濟。

近義詞

散赈的近義詞有:捐助、援助、救濟、施舍、濟困。

反義詞

散赈的反義詞有:追讨、索取、搶奪、掠奪、剝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