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敵方戰士歸順,轉向攻擊。《北史·越王侗傳》:“若王師一臨,舊章暫覩,自應解甲倒戈,氷銷葉散。”
“解甲倒戈”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指敵方士兵卸下盔甲、調轉武器方向,歸順己方并轉而攻擊原屬陣營。該成語既包含“停止戰鬥”的表層動作,也隱含“背叛原主、倒向敵方”的深層含義。
最早見于《北史·越王侗傳》:“若王師一臨,舊章誓睹,自應解甲倒戈,冰銷葉散。” 描述敵軍在面臨強大攻勢時歸順的情景。
兩軍對峙之際,部分士兵選擇解甲倒戈,使戰局迅速逆轉。
以上信息綜合了權威詞典與曆史文獻的釋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北史》原文或《漢語成語大辭典》。
解甲倒戈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原來站在一方的一方勢力,突然轉而反對自己的一方勢力。
拆分部首和筆畫:
解:表示解開,用到了手的部首,總共5畫。
甲:表示甲殼,用到了石的部首,總共8畫。
倒:表示颠倒,用到了人的部首,總共10畫。
戈:表示兵器,用到了戈的部首,總共4畫。
來源:
《解甲倒戈》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莊子·外物》一章中:“馮唐咬楊朱之耳有苦,楊朱曰:‘無怪也,巧言令色者,烏鴉之始也;解甲倒戈者,烏鴉之餘也。’”後來逐漸引申為指意外的變故,使一方的勢力出現了反轉。
繁體:
解甲倒戈的繁體字為「解甲倒戈」。
古時候漢字寫法:
解甲倒戈的古時候漢字寫法為「解甲倒卦」。
例句:
1. 好不容易争取來的機會,他居然解甲倒戈,簡直令人氣憤。
2. 在這場政治危機中,一些原本忠誠的官員解甲倒戈,導緻政權發生了巨大變化。
組詞:
解決、甲殼蟲、倒閉、兵戈
近義詞:
背叛、叛變、投敵
反義詞:
忠誠、堅守、執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