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0年6月法6*西6*斯德國在波蘭克拉科夫以西的奧斯維辛建立的集中營。設有大毒氣室和焚屍爐,一次可關押二十五萬人。第二次************期間先後有四百多萬人在此遭殺害。1945年1月數千名幸存者被蘇軍解救。戰後在原址建立陳列館。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奧斯維辛集中營漢語 快速查詢。
奧斯維辛集中營是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建立的最大規模集中營系統,具有勞動、囚禁和種族滅絕功能。以下是其詳細解釋及曆史背景:
奧斯維辛集中營(波蘭語:Obóz Koncentracyjny Auschwitz)位于波蘭南部奧斯威辛市,距離克拉科夫約60公裡。1940年4月由納粹黨衛軍領導人希姆萊下令建造,1945年1月27日被蘇聯紅軍解放。它被稱作“死亡工廠”,是納粹系統性屠殺猶太人、羅姆人、政治犯等群體的核心場所。
集中營分為三個主要部分:
1945年蘇聯紅軍解放時,僅存約7000名瀕臨死亡的幸存者。戰後,波蘭将原址改建為博物館,并于1979年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産。
奧斯維辛被視為人類曆史上最黑暗的篇章之一,象征着種族主義、反人類罪行的極端後果。其紀念活動強調:
如需了解更詳細數據或幸存者證詞,可參考來源網頁中的完整記錄。
奧斯維辛集中營是納粹德國在二戰期間建立的一個集中營,也被稱為奧斯維辛集中營和滅絕營。這個詞的意思是指位于波蘭南部奧斯維辛的集中營,是納粹德國迫害猶太人和其他被認為是"亞人"的群體的重要場所。
拆分部首和筆畫:奧(音ào)的拆分部首是一,筆畫是5;斯(音sī)的拆分部首是斤,筆畫是4;維(音wéi)的拆分部首是纟,筆畫是7;辛(音xīn)的拆分部首是辛,筆畫是7。
來源:奧斯維辛這個詞語來源于波蘭語的Oświęcim,在德國占領波蘭期間,納粹德國對奧斯維辛地區進行德語化處理,将Oświęcim改為Auschwitz,因此該集中營被稱為奧斯維辛集中營。
繁體字:奧斯維辛集中營。
古時候漢字寫法:奧夢刀玄大。
例句:"奧斯維辛集中營是納粹德國所建立的最大的死亡集中營之一。"
組詞:集中營、集中、營地、集中處理、滅絕營。
近義詞:納粹集中營、死亡集中營、滅絕營。
反義詞:人道主義、和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