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申叙”。1.推薦錄用。《晉書·摯虞傳》:“若有文武器能有益於時務而未見申敍者,各舉其人。”
2.詳細說明;述說。《晉書·殷浩傳》:“ 浩 上疏陳讓,并緻牋於 簡文 ,具自申敍。” 西戎 《女婿》:“每逢老漢生起氣來, 青枝媽 有理也不敢再往下申叙了。”
“申敍”是漢語中的古語詞彙,現多寫作“申叙”,其含義需結合曆史語境理解,具體解釋如下:
推薦錄用
指對有能力者的舉薦任用。如《晉書·摯虞傳》記載:“若有文武器能有益於時務而未見申敍者,各舉其人。”
詳細說明
表示對事情原委的完整陳述。例如《晉書·殷浩傳》提到“具自申敍”,現代作家西戎的作品中也有“有理也不敢再往下申叙”的用法。
多用于古代文獻或正式文書中,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需注意其與“申述”“申訴”等近義詞的差異——前者側重完整陳述,後兩者更強調訴求表達。
以上釋義綜合《晉書》用例及現代詞典解釋,具體可查閱《漢典》等工具書。
申敍是一個古漢語詞語,具有複雜的含義和豐富的文化内涵。該詞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申和敍。
申字的部首是疋,其拆分部首後的偏旁是由一垂直的長線和兩個斜線組成。申字共有五個筆畫。
敍字的部首是攴,其拆分部首後的偏旁是由斜線和橫線組成。敍字共有七個筆畫。
申敍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易經》。在《易經》中,申敍被用來描述事物的演進和變化過程。
申敍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申敘」。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有所變化。申敍的古時候寫法是「申述」。
1. 他通過詳細的申述向大家介紹了這個項目的進展情況。
2. 老師在課上通過申敍古代曆史事件,使學生更好地理解。
申請、申報、敍述、敍事是與申敍相關的一些組詞。
陳述、叙述、叙事、叙事詩、叙事唐詩是與申敍意思相近的詞彙。
隱瞞、封閉、不啟事是與申敍意思相反的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