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的意思、方志的詳細解釋
方志的解釋
[local chronicles;local records] 記述地方情況的史志。有全國性的總志和地方性的州郡府縣制兩類。總志如《山海經》、《大清一統志》。以省為單位的方志稱“通志”,如《山西通志》,元以後著名的鄉鎮、寺觀、山川也多有志,如《南浔志》、《靈隱寺志》。方志分門别類,取材宏富,是研究曆史及曆史地理的重要資料
詳細解釋
見“ 方志 ”。
(1).亦作“ 方誌 ”。記錄四方風俗、物産、輿地以及故事傳說等的簿冊。《周禮·地官·誦訓》:“掌道方志,以詔觀事。” 鄭玄 注:“説四方所識久遠之事以告王。”《後漢書·西域傳論》:“至於佛道神化,興自 身毒 ,而二 漢 方志莫有稱焉。”《文選·左思<吳都賦>》:“方志所辨,中州所羨。” 張銑 注:“方志謂四方物土所記録者。”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汝水》:“餘以 永平 中,蒙除 魯陽 太守,會上臺下列山川圖,以方誌參差,遂令尋其源流。”
(2).詳細記載一地的地理、沿革、風俗、教育、物産、人物、名勝、古迹以及詩文、著作等的史志。方志分門别類,取材豐富,為研究曆史,特别是地方史的重要參考資料。《全國地方志聯合目錄》收錄我國曆代方志八千二百馀種,每種注明卷數、版本、纂修者及藏書單位,可參閱。
詞語分解
- 方的解釋 方 ā 四個角都是暗乃謀咝位蛄雒娑際侵苯撬謀咝蔚牧⑻澹骸模ㄒ喑啤胺階印保!邸 數學上指某數自乘的積:方根。平方。開方。 人的品行端正:方正。方直。 一邊或一面:方向。方面。 地區,地域:地方。
- 志的解釋 志 ì 意向:志願。志氣。志趣(志向和興趣)。志士(有堅決意志和高尚節操的人)。志學。 記,記在心裡:志喜。志哀。永志不忘。 記號:标志。 記載的文字:雜志。志怪(記載怪異的事)。 稱輕重,量長短、多
專業解析
方志,又稱地方志,是中國傳統的一種系統記述特定行政區域或特定領域内自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曆史與現狀的綜合性文獻體裁。其核心含義可從漢語詞典角度并結合其文化内涵闡釋如下:
-
基本定義與核心含義:
- 方:指地方、區域、地域。
- 志:指記載、記述、記錄。“志”通“誌”,意為記錄、記住。
- 合義:方志即“關于地方情況的記錄”,是全面、系統、客觀地記載某一特定地區(如省、府、州、縣、鄉、鎮、山、水等)在一定時期内自然地理、曆史沿革、政治軍事、經濟物産、文化教育、風俗民情、名勝古迹、人物事迹等各方面情況的資料性著述。
-
編纂特點與性質:
- 地域性:其記述範圍有明确的地域界限,是特定空間内的“百科全書”。
- 綜合性:内容包羅萬象,涉及天文、地理、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科技、人物、風俗等各個領域,具有“一方之全史”的性質。
- 連續性:地方志的編修具有延續性,曆代相承,不斷續修,以保存曆史脈絡和反映時代變遷。
- 資料性:以客觀記述為主,注重資料的收集、整理和保存,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 官方性(傳統上):曆史上,地方志多由地方政府主持編修,具有官方背景和權威性。
-
學術價值與功能:
- 存史:保存了大量珍貴的地方史料,是研究中國曆史、地理、社會、文化不可或缺的基礎文獻。
- 資治:為地方治理提供曆史借鑒和現實依據,所謂“治天下者以史為鑒,治郡國者以志為鑒”。
- 教化:記載地方先賢事迹、優良文化傳統,起到教育民衆、傳承文明的作用。
引用參考來源: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2016).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權威漢語詞典定義) [可參考商務印書館官網相關介紹:http://www.cp.com.cn/book/7f0b8c0f-2.html]
- 夏征農, 陳至立 主編. (2009). 《辭海》(第六版彩圖本). 上海辭書出版社. (對“方志”性質、特點、價值的詳細闡釋) [可參考上海辭書出版社官網或線上辭書數據庫]
- 許慎 撰, 段玉裁 注. (1981). 《說文解字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對“方”、“志”字源的解釋) [可參考中華書局或上海古籍出版社相關版本信息,或權威古籍數據庫如“中國基本古籍庫”]
網絡擴展解釋
方志,又稱地方志或志書,是系統記錄特定地區自然、社會、曆史與現狀的綜合性文獻,具有以下核心内涵和特點:
一、定義與性質
方志以行政區劃為記述單位,内容涵蓋自然地理(如山川河流)、人文地理(如風俗文化)和經濟地理(如産業分布)三大領域。其本質為“資料性著述”,既非單純曆史編纂,也非文學創作,而是以全面性、系統性和客觀性為特征的地方百科全書。
二、分類體系
-
層級分類
- 國家總志:如《大元一統志》《大明一統志》
- 省級通志:如《湖北通志》《山西通志》
- 地方專志:包括府志(如《蘇州府志》)、縣志(如《靈隱寺志》)及鄉鎮志(如《南浔志》)
-
内容分類
分為全面記述的“總志”與聚焦特定領域的“專志”(如水利志、人物志)。
三、曆史演變
- 起源:萌芽于周代,《周禮》最早記載“方志”一詞
- 發展:秦漢出現地記雛形,隋唐盛行圖經,宋代定型為成熟方志體例
- 代表作:唐代《元和郡縣圖志》是現存最早全國性總志
四、核心功能
- 存史:系統保存地方自然與社會變遷的第一手資料
- 資政:為政策制定提供曆史依據和地情參考
- 教化:傳承地域文化,維系地方認同
五、顯著特點
- 橫排豎寫:按事物性質橫向分類,縱向記述發展脈絡
- 地域專屬:嚴格限定特定行政區劃範圍
- 連續編修:同一地區往往每隔數十年續修新版
注:需注意部分非權威資料(如)将方志誤釋為家族文獻,此說法缺乏普遍依據。
别人正在浏覽...
半彪子報戶口變眩邊衆钹帽漕谷雛尾電子對抗飛機都威儀豆枝斷蟒發家飛鳥使諷令負志更曆噷噷和善紅煤硡隱侯畿還願心健鬥講員鲣鳥界道極目迥望金祿濟世安民決導亢木口絡戾深露薤貿緻蒙瀎撇然破字淺職齊家治國漆緑晴天霹靂窮賤人心歸向聖喆信眉式叙收秋殊量順從隋唐演義素蟒談禅童稚徒搏甕門賢材閑和賢首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