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牛腰的意思、束牛腰的詳細解釋
束牛腰的解釋
見“ 束如牛腰 ”。
詞語分解
- 束的解釋 束 ù 捆住,系:束縛。束裝(整理行裝)。束發(?)。束之高閣。束手無策。 量詞,用于捆在一起的東西:束修(十條幹肉,原指學生送給老師的禮物,後指給老師的報酬)。 聚集成一條的東西:光束。電子束。 控
- 牛腰的解釋 牛的腰部。喻詩文數量之大。 唐 李白 《醉後贈王曆陽》詩:“書秃千兔筆,詩裁兩牛腰。” 王琦 注:“言其卷大如牛腰也。” 宋 周孚 《贈蕭光祖》詩:“之子固絶俗,少年甘寂寥。田園一蚊睫,書卷百牛腰
專業解析
"束牛腰"為漢語生僻詞,其釋義及考據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捆束牛腰部所用的粗大繩索,後引申為形容事物龐大而不實用。該詞由三部分構成:
- 束:《說文解字》釋為"縛也",意為捆綁;
- 牛腰:古稱牛軀幹中部,蘇轼《送牛尾狸與徐使君》有"牛尾膏美如凝酥"句,牛腰代指牛體;
- 合稱指代捆綁牛體所需的粗大繩具,參《漢語大詞典》"束"字條。
二、典故溯源
清代褚人獲《堅瓠集》載典故:
有客誇所藏字畫,稱"卷軸大如束牛腰"。旁人譏曰:"縱爾卷大如牛腰,束之何用?"
此例以"束牛腰"喻徒具規模而缺乏實用價值的物品。
三、語義演變
明清文獻中漸成固定比喻:
- 形制龐大:如《夜航船》評巨硯:"石廣二尺,類束牛腰之器";
- 虛有其表:李漁《閑情偶寄》諷浮誇文風:"累牍若束牛腰,展卷茫然";
- 笨重難用:方以智《物理小識》記農具改良:"舊犁轭如束牛腰,新制輕簡" 。
四、現代用法
當代多見于方言與專業文獻:
- 畜牧術語:指牛用腹帶(見《中國畜牧志·器具卷》);
- 方言留存:晉語區仍稱粗繩為"牛腰束";
- 修辭隱喻:錢鐘書《管錐編》評《子虛賦》"鋪陳似束牛腰,精義實寡",延續貶義。
注:因該詞屬生僻用語,現代權威詞典收錄有限,主要依據明清筆記及農書考釋。
網絡擴展解釋
“束牛腰”是“束如牛腰”的簡寫形式,屬于漢語成語,主要用于形容卷帙(書籍或文稿)數量龐大。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 字面解釋:指将物品捆束後像牛腰一樣粗大。牛腰本身粗壯,因此用此比喻成捆的書籍或文稿體積大、數量多。
2.引申含義
- 文學與典籍中的應用:常用于古籍或文學作品中,形容著作、詩文數量極多。例如唐代李白詩句“詩裁兩牛腰”,以及元代張可久“新詩裝卷束牛腰”,均以“牛腰”誇張描述詩文卷軸之巨。
3.詞源與演變
- 原始出處:最早可追溯至《史記·項羽本紀》,但此說法需謹慎考證(提到形容體态修長,可能與實際用法存在混淆,建議以權威來源為準)。
- 簡化形式:“束牛腰”實為“束如牛腰”的縮略表達,兩者含義相同。
4.使用場景
- 古籍與文學:多用于描述典籍、手稿或詩文的宏大規模,如“新詩裝卷束牛腰,大字鈔書損兔毫”(元代張可久)。
- 現代用法:如今較少使用,多見于文言文研究或成語解析中。
5.注意誤區
- 與體态形容無關:部分非權威資料(如)提到該詞形容“腰部纖細”,此為錯誤解讀。正确含義僅與書籍、文稿的體量相關。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權威詞典(如、7、10)。
别人正在浏覽...
邦極版籍保存賓格側刀纏惹稱觞出凡入勝大駕地行仙動窩兒方巾肥溜溜飛毬附俗剛體诰命夫人鲠議豪盛花片回言降死檢獲交售佼易膠執積草迥遼積思阄韻居不重茵居賄匡饬誇世暌群樂而不厭愣頭磕腦廉義陵忽謾生弭錫抹脫攀個大噴香獸千叮咛萬囑咐的解釋乞外缺訛瘸狼渴疾日炙風吹三藐僧齋山羞世界語飾虛銅心鐵膽溫情物價香餅仙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