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牛腰的意思、束牛腰的詳細解釋
束牛腰的解釋
見“ 束如牛腰 ”。
詞語分解
- 束的解釋 束 ù 捆住,系:束縛。束裝(整理行裝)。束發(?)。束之高閣。束手無策。 量詞,用于捆在一起的東西:束修(十條幹肉,原指學生送給老師的禮物,後指給老師的報酬)。 聚集成一條的東西:光束。電子束。 控
- 牛腰的解釋 牛的腰部。喻詩文數量之大。 唐 李白 《醉後贈王曆陽》詩:“書秃千兔筆,詩裁兩牛腰。” 王琦 注:“言其卷大如牛腰也。” 宋 周孚 《贈蕭光祖》詩:“之子固絶俗,少年甘寂寥。田園一蚊睫,書卷百牛腰
網絡擴展解釋
“束牛腰”是“束如牛腰”的簡寫形式,屬于漢語成語,主要用于形容卷帙(書籍或文稿)數量龐大。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 字面解釋:指将物品捆束後像牛腰一樣粗大。牛腰本身粗壯,因此用此比喻成捆的書籍或文稿體積大、數量多。
2.引申含義
- 文學與典籍中的應用:常用于古籍或文學作品中,形容著作、詩文數量極多。例如唐代李白詩句“詩裁兩牛腰”,以及元代張可久“新詩裝卷束牛腰”,均以“牛腰”誇張描述詩文卷軸之巨。
3.詞源與演變
- 原始出處:最早可追溯至《史記·項羽本紀》,但此說法需謹慎考證(提到形容體态修長,可能與實際用法存在混淆,建議以權威來源為準)。
- 簡化形式:“束牛腰”實為“束如牛腰”的縮略表達,兩者含義相同。
4.使用場景
- 古籍與文學:多用于描述典籍、手稿或詩文的宏大規模,如“新詩裝卷束牛腰,大字鈔書損兔毫”(元代張可久)。
- 現代用法:如今較少使用,多見于文言文研究或成語解析中。
5.注意誤區
- 與體态形容無關:部分非權威資料(如)提到該詞形容“腰部纖細”,此為錯誤解讀。正确含義僅與書籍、文稿的體量相關。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權威詞典(如、7、10)。
網絡擴展解釋二
《束牛腰》是什麼意思
《束牛腰》是一個成語,意為緊繃的腰身,形容一個人身體的筋骨非常緊張和有力。這個成語源自于古代牛耕時代,人們用皮帶來束牛的腰部,使其更加有力氣。後來逐漸引申為指人的腰部骨骼和肌肉發達、有力。
拆分部首和筆畫
《束牛腰》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是⺼、犭、腹,總共16畫。
來源及繁體字
《束牛腰》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周德清的《練兒集》中,是該集中的一個篇目。而繁體字寫法為《束牛腰》。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束牛腰》的寫法是略有區别的。束的古字形是「蔔+卄+乇」,而腰的古字形是「⺼+少」。
例句
小明練習武術多年,身體發達,腰部一直束牛腰,所以在比賽中更具優勢。
這個運動員小時候飽受窮困,但是他堅持鍛煉使自己變得束牛腰,終于實現了他的冠軍夢想。
組詞
皮牛、結實。
近義詞
腰闆挺、胸有成竹。
反義詞
軟綿綿、骨碌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