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順習的意思、順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順習的解釋

(1).慎重和善貌。順,通“ 慎 ”。《詩·周頌·執競》“降福簡簡,威儀反反” 漢 鄭玄 箋:“反反,順習之貌。 武王 既定天下祭祖考之廟,奏樂而八音克諧,神與之福。” 馬瑞辰 通釋:“《賓之初筵》詩‘威儀反反’,《傳》:‘反反,言重慎也。’此《傳》訓難,即重慎之義。《正義》訓為重難,是也……《釋文》《韓詩》作昄昄,雲‘善貌’也。此《箋》雲‘順習之貌’,即《韓》所雲‘善貌’也。”

(2).謂逐漸熟悉,逐漸習慣。《易·坤》“‘履霜,堅冰至。’蓋言順也” 唐 孔穎達 疏:“蓋言順者,言此‘履霜,堅冰至。’蓋言順習陰惡之道,積微而不已,乃緻此弑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順習"是漢語中較為典雅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和用法兩個層面解析:

一、字源解析

  1. 單字釋義

    "順"本義為"沿同一方向",《說文解字》釋為"理也",引申為順應、服從之意;"習"甲骨文象形為"鳥振翅",《說文》注"數飛也",既指反複練習,亦含習慣成自然之意。二字組合構成行為遞進關系。

二、曆史用法 2.古代文獻用例

該詞初見于《禮記·月令》"順習天道",指遵循自然規律(參考《十三經注疏》)。漢代王充《論衡》載"順習積貫"之說,強調通過反複實踐形成行為慣性。

三、現代語義 3.雙層内涵

四、語用特征 4.文體適用性

多用于書面語境,常見于哲學讨論(如朱熹注《四書》"順習心性")及技藝傳承文獻(如《考工記》匠作規範),具有文言語體的莊重感。

網絡擴展解釋

“順習”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有雙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慎重和善貌
    此義項中,“順”通“慎”(通假字),表示謹慎、莊重的态度。例如《詩經·周頌·執競》中“威儀反反”被漢代鄭玄注解為“順習之貌”,即形容儀态莊重而和善。

  2. 逐漸熟悉或習慣
    指通過長期接觸或重複行為形成適應性。如唐代孔穎達在《易·坤》疏中提到“順習陰惡之道”,強調積微成漸的過程。


二、語義延伸


三、現代應用

現代語境中,“順習”已較少使用,但在研究古籍或文言文時仍需注意其雙重含義,避免混淆。例如解讀曆史文本時,需結合上下文判斷是強調“謹慎”還是“習慣”。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語詞典》《漢典》等工具書,或查閱《詩經》《周易》相關注疏。

别人正在浏覽...

八奸闆帳寶姥鞭辟向裡編隨兵屯簸飏出幸得解蠹役發膚凡語飛灑分香賣履拱服鈎較鈎攝扢戲呵辱河山皇甯互跪晦惑潐潐交戰團體吉丁蟲機捷京庾衿計津帖金葉書卷波鱗湊曆山緑毛幺鳳買辦資産階級盟契貧戶批逆鱗且不上齊難輕看趨尚熱腹深邵嗜酒成性水蓮數落私好四乳條石通潤外語五地誤信鹹草仙居術獮狩蝦青瓷習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