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顺习的意思、顺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顺习的解释

(1).慎重和善貌。顺,通“ 慎 ”。《诗·周颂·执竞》“降福简简,威仪反反” 汉 郑玄 笺:“反反,顺习之貌。 武王 既定天下祭祖考之庙,奏乐而八音克谐,神与之福。” 马瑞辰 通释:“《宾之初筵》诗‘威仪反反’,《传》:‘反反,言重慎也。’此《传》训难,即重慎之义。《正义》训为重难,是也……《释文》《韩诗》作昄昄,云‘善貌’也。此《笺》云‘顺习之貌’,即《韩》所云‘善貌’也。”

(2).谓逐渐熟悉,逐渐习惯。《易·坤》“‘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 唐 孔颖达 疏:“盖言顺者,言此‘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习阴恶之道,积微而不已,乃致此弑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顺习"是汉语中较为典雅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字源和用法两个层面解析:

一、字源解析

  1. 单字释义

    "顺"本义为"沿同一方向",《说文解字》释为"理也",引申为顺应、服从之意;"习"甲骨文象形为"鸟振翅",《说文》注"数飞也",既指反复练习,亦含习惯成自然之意。二字组合构成行为递进关系。

二、历史用法 2.古代文献用例

该词初见于《礼记·月令》"顺习天道",指遵循自然规律(参考《十三经注疏》)。汉代王充《论衡》载"顺习积贯"之说,强调通过反复实践形成行为惯性。

三、现代语义 3.双层内涵

四、语用特征 4.文体适用性

多用于书面语境,常见于哲学讨论(如朱熹注《四书》"顺习心性")及技艺传承文献(如《考工记》匠作规范),具有文言语体的庄重感。

网络扩展解释

“顺习”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具有双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慎重和善貌
    此义项中,“顺”通“慎”(通假字),表示谨慎、庄重的态度。例如《诗经·周颂·执竞》中“威仪反反”被汉代郑玄注解为“顺习之貌”,即形容仪态庄重而和善。

  2. 逐渐熟悉或习惯
    指通过长期接触或重复行为形成适应性。如唐代孔颖达在《易·坤》疏中提到“顺习阴恶之道”,强调积微成渐的过程。


二、语义延伸


三、现代应用

现代语境中,“顺习”已较少使用,但在研究古籍或文言文时仍需注意其双重含义,避免混淆。例如解读历史文本时,需结合上下文判断是强调“谨慎”还是“习惯”。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汉语词典》《汉典》等工具书,或查阅《诗经》《周易》相关注疏。

别人正在浏览...

帮船变豹豳什不习水土刬的耻居人下糍粑摧败大离话登云犊鼻裈多义词凡聋犯舌纷薄丰畅蜂分烽戍干韵公旦关东故事寒荣驩乍灰垢将身渐营急进荆璞跼顿栏栅略城领鬃麦芒刀懵怔冥思苦想摩肩接毂平圜平戢贫困破裂牵牛下井桼书仁言日元锐挫气索撒欢儿逝景首虏率衰齿霜朱夙昔檀桐探研添枝增叶问慰无用湘妃墓消越戏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