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分香賣履的意思、分香賣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分香賣履的解釋

東漢 末, 曹操 造 銅雀台 ,臨終時吩咐諸妾:“汝等時時登 銅雀臺 ,望吾西陵墓田。”又雲:“餘香可分與諸夫人。諸舍中無為,學作履組賣也。”見 晉 陸機 《吊魏武帝文》序。後以“分香賣履”喻臨死不忘妻妾。 宋 李清照 《<金石錄>後序》:“絶筆而終,殊無分香賣履之意。” 清 查慎行 《曹操疑冢》詩:“分香賣履獨傷神,歌吹聲中繐帳陳。” 呂志伊 《讀史感賦》:“預争皇後憐諸婦,終作分香賣履人。”亦省作“ 分香 ”。 唐 羅邺 《邺城》詩:“英雄亦到分香處,能共常人較幾多。”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分香賣履"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漢語成語,其詳細釋義與用法如下:


一、成語本義

指東漢末年曹操臨終前安排瑣碎家事的舉動。據《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裴松之注引《魏略》載,曹操臨終前下令将剩餘名香分予諸妾,并囑咐她們學習制履(鞋子)以維持生計。後濃縮為"分香賣履",字面意為分配香料、售賣鞋子,引申為人臨終前對身後瑣事的牽挂與安排。


二、文化引申義

  1. 象征臨終囑托

    專指人物将逝時對家事、親眷的細緻托付,體現對世俗牽挂的不舍。如宋代李清照《金石錄後序》歎「取筆作詩,絕筆而終,殊無分香賣履之意」,反襯其夫趙明誠臨終未及安排家事之憾。

  2. 暗含人生悲涼

    蘇轼在《孔北海贊》中評曹操「平生奸僞,死見真性」,認為「分香賣履」暴露其英雄末路時與常人無異的脆弱,凸顯生命終局的蒼涼感。

  3. 現代用法擴展

    當代語境中,該成語亦用于形容:

    • 領導者或管理者對身後事務的周密交接;
    • 對瑣碎事務過度糾結的戲谑性批評(含貶義)。

三、權威出處與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釋義:「曹操臨終分香與諸妾,命她們賣履為生。後以'分香賣履'喻人臨死時對妻兒的留戀。」

  2. 《三國志·魏志·武帝紀》裴松之注引《魏略》

    原文載曹操遺令:「餘香可分與諸夫人,不命祭。諸舍中無所為,可學作組履賣也。」(中華書局點校本)

  3. 《文選·陸機〈吊魏武帝文〉》

    評曹操「纡廣念于履組,塵清慮于餘香」,直引典故批判其臨終執念。


四、例句示範

注:以上文獻來源均依據權威出版物,古籍原文可參考中華書局點校本,詞典釋義以《漢語大詞典》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

“分香賣履”是一個源自三國時期曹操臨終囑托的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如下:

  1. 基本釋義
    該成語字面指“分配熏香、售賣鞋子”,比喻人臨終前對妻妾子女的深切挂念與身後安排。出自曹操《遺令》:“餘香可分與諸夫人,諸舍中(妾室住所)無為,可學作履組賣也。”即囑咐妻妾分香祭祀,并建議她們制作鞋履維持生計。

  2. 典故背景
    曹操臨終前不僅交代國家大事,還細緻安排妻妾生活,如讓她們定期登銅雀台眺望自己的陵墓,并教授謀生技能(如制鞋)。這一舉動既體現了他作為政治家的柔情一面,也反映了古代男性對家族責任的重視。

  3. 文學引用與引申

    • 宋代李清照在《金石錄後序》中以“殊無分香賣履之意”自述丈夫趙明誠臨終時的豁達,反襯這一典故的典型性。
    • 清代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将其引申為“自給自足”之意,如“賣履分香,可以不事矣”。
  4. 用法與結構
    成語結構為聯合式,作謂語,屬中性詞,多用于書面語境。例如:“英雄亦到分香處,能共常人較幾多?”(唐·羅邺《邺城》)。

  5. 相關争議
    需注意個别解釋(如)誤将其釋為“分散精力”,但權威資料均以“臨終眷戀”為核心含義,使用時需結合主流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苞蘆币財博換不氣長不知高下殘泐犲狼叉嘴從便崔白寸草不留谠言旦明踶齧馬敦整恩眄方聞科封額父師嘎巴溜脆光明磊落癸穴庚渦海菜圜狴簡籍谫谫屑屑嚼鐵咀金解阸濟化進白警絕禁氣積淤捐殘去殺絕後钜費儁偉開差洌氣龍公鳴骹密思虔懇齊馬親從情恕虬角羣法人心渙散若下酒弱約適物私望燧木田夫野老銅河頭出頭沒土鼈解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