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鹹草的意思、鹹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鹹草的解釋

草名。生海濱暖地,莖高四五尺,葉質厚有光澤,緣邊有鋸齒,夏秋開小白花,氣香味鹹。《南史·夷貊傳下·扶桑國》:“鹹草葉似邪蒿,而氣香味鹹。”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鹹草是一種主要生長于海濱溫暖地區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以下是其詳細解釋及特征:

一、基本釋義

鹹草(學名:Angelica keiskei),又稱三角蔺草或石草,屬傘形科當歸屬植物。其名稱源于莖葉含天然鹹味物質,多分布于中國台灣路竹、岡山等沿海地區()。

二、形态特征

  1. 植株結構:株高80-120厘米,莖直立呈三角形,多分枝,根莖橫走土中。
  2. 葉片:基生葉為1-2回羽狀複葉,葉片卵形具鋸齒緣,葉質厚且光澤明顯。
  3. 花序:聚傘花序頂生,輻射枝5-10條,每枝具5-12個小穗,花小呈乳黃色()。

三、分布與生長環境

多生于海濱暖地,耐鹽堿,常見于濕地或鹽沼區域。曆史上《南史·夷貊傳》曾記載其“葉似邪蒿,氣香味鹹”()。

四、其他說明

鹹草在不同文獻中也被稱為“鹹草”(繁體),英文譯作Angelica。其莖葉含黃色汁液,民間偶作藥用,但具體功效需進一步考證()。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植物學百科或地方志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鹹草

鹹草是一個常見于中國北方的植物,也叫做鹽草或草木子。它生長在鹽堿地帶,適應強鹽堿環境,因此得名“鹹草”。鹹草是一種對鹽堿地起到固沙保土作用的植物。

拆分部首和筆畫

鹹草的拆分部首為“艹”,筆畫數為13。

來源

“鹹草”一詞最早見于《草木子詩》,這是一個成語詞典的古籍,記載了各種植物的名稱和特征。在這本古籍中,鹹草被描述為生長于鹽堿地的草本植物。

繁體

鹹草的繁體字為「鹹草」。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鹹草的寫法可能會略有不同,但仍然保持了原有的意思。例如,“鹹草”可以寫作「鹹草」「鹹草」等。

例句

1. 這片鹽堿地上長滿了鹹草。

2. 在草原上,鹹草是重要的飼料資源。

組詞

鹽堿地、植物、固沙保土、成語詞典、草原、飼料資源。

近義詞

鹽草、草木子。

反義詞

非鹽草、非草木子。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