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津貼 ”。
“津帖”是“津貼”的異體寫法,兩者含義完全相同,均指經濟上的補貼或補助。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津帖(津貼)指對個人或群體提供的額外經濟補助,常用于補償特定開支或保障基本生活需求。例如:出差時獲得的交通補貼、特殊崗位的工作補助等。
詞源與用法
應用場景
相關說明
根據權威詞典(如漢典、查字典),“津帖”與“津貼”無實質區别,但建議使用“津貼”以避免歧義。
若需了解具體津貼政策或曆史演變,可進一步查閱《元典章》《盛世危言》等文獻來源。
津帖是一個漢字詞彙,由兩個部分組成——津和帖。
津字是一個三點旁的漢字,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氵(shuǐ)和右邊的口(kǒu)。氵是水的象形字,表示水的意思;口是一個表示嘴巴的部首。
津字的拼音為jin1,它表示渡口或者渡船,也可以表示水邊的地方。
帖字有兩個部分組成——上邊的巾(jīn)和下面的貼(tiē)。巾表示手帕或者圍巾,貼表示所寫的東西。
帖字的拼音為tiè,它表示寫好的文稿或者書信等。
津帖這個詞的來源比較特殊,它是根據南京長江邊的臨江帖所演化而來的。臨江帖是明代朱權所設的一個渡口處,學子們經過此地時将作文或書法作品貼在牆上,以供他人評鑒。後來這個習慣傳承下來,津帖一詞就形成了。
而津帖的繁體字是「津貼」。
在古代,津帖字的寫法稍有不同。具體來說,津字在古時候寫作「巹」,帖字在古時候寫作「帖」。
1. 學生們把自己的作文貼在牆上,等待老師的評鑒。
2. 遊客們在津邊等待乘船過河。
3. 我收到了你的津帖,很感謝你的來信。
組詞:津渡(jin1dù)
近義詞:書信、文稿
反義詞:漫不經心、敷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