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束燎的意思、束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束燎的解释

火把。 明 程敏政 《夜渡两关记》:“抵关,已昏黑,退无所止,即遣人驱山下邮卒,挟铜鉦束燎以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束燎的汉语词典释义

束燎(shù liáo)是由“束”与“燎”组合而成的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

  1. 本义:捆扎成束的火把或火炬。

    • 古代以芦苇、竹木等易燃材料捆扎制成,用于夜间照明或祭祀仪式。
    • 例:《诗经·小雅·庭燎》中“夜未央,庭燎之光”的“庭燎”即指宫廷中点燃的成束火炬,与“束燎”形制类似。
  2. 引申义:象征光明、指引或驱散黑暗的力量。

    • 在文学作品中常比喻希望、启蒙或破除蒙昧的象征物。

文化背景与典籍引用

  1. 古代礼仪用途:

    • 束燎是周代宫廷仪典的重要器物,用于夜间仪式照明。《周礼·秋官》记载:“凡邦之大事,共坟烛庭燎”,指国家大典时需在庭院点燃火炬群(含束燎)。
  2. 文献例证:

    • 宋代朱熹《诗集传》注解《庭燎》篇:“燎,薪火也。束薪为燎。” 说明其以捆扎的柴薪为燃料来源。
  3. 现代汉语应用:

    • 该词在现代多用于书面语或历史文本,如:“束燎照夜,以迎神贶”(点燃火炬迎接神灵赐福)。

权威来源参考


注:因“束燎”属古语词,现代网络资源较少收录,上述解析综合《汉语大词典》《周礼》《诗经》等典籍及权威工具书,未提供链接以确保信息准确性。

网络扩展解释

“束燎”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束燎(拼音:shù liáo,注音:ㄕㄨˋ ㄌㄧㄠˊ)指古代用于夜间照明的火把,通常由多根木柴或苇秆捆扎而成。其名称源自“束”(捆扎)与“燎”(燃烧)的组合,强调火把的形态和用途。


二、出处与例句

该词最早见于明代程敏政的《夜渡两关记》:“抵关,已昏黑,退无所止,即遣人驱山下邮卒,挟铜鉦束燎以行。”
此处描述的是夜间行军时,士兵携带铜鉦(乐器)和火把照明的情景,凸显“束燎”的实用功能。


三、单字拆解

  1. 束:本义为捆扎,引申为聚集、约束,如“花束”“束缚”。
  2. 燎:原指燃烧草木,后泛指火焰,如“燎原”“星火燎原”。

四、用法总结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夜渡两关记》原文或古代工具类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傲然被筒必大避廗避退伯讨残僇出类储拟打狗看主點景迭字诗抵赖断水发面点心肥脆奋翅風佩甘结灨石卦者寒鴈黑古隆冬呼嗟户枢不蝼降化狡谲酒筒拘集开元寺亢辞拷囚叩门理构灵计蟒身毛诗没上下南卷遣遇儒彦梢瓜神主石事过时稼失实石樴子石猪私谩碎器田客田役威服未元瑕玷湘文晓鬯洗兵膝点心謑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