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填詞的意思、填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填詞的解釋

[compose a poem to a given tune of] 作詞,因為必須嚴格地按照格律選字用韻,故稱填詞

詳細解釋

(1).作詞。 唐 宋 人作詞,初無定式,多自己譜曲,亦可改動舊調創制新調。後人作詞,須按照已有詞牌之字句定額、聲韻安排等格式,故稱填詞。 宋 阮閱 《詩話總龜後集》卷三二引《藝苑》:“當時有薦其才者,上曰:‘得非填詞 柳三變 乎?’曰:‘然。’上曰:‘且去填詞!’” 清 龔自珍 《金明池》詞:“按拍填詞,拈簫譜字,白日銷磨無緒。” ********* 《題劉大傑詩詞稿後》詩:“立志勉追 劉禹錫 ,填詞漫學 賀方回 。”

(2). 元 明 以來曲劇,亦須按曲牌選用字詞,進行創作,故亦稱填詞。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結構》:“ 高則誠 、 王實甫 諸人, 元 之名士也,舍填詞一無表見。使兩人不撰《西廂》《琵琶》,則沿至今日,誰復知其姓字?”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結構》:“前人呼製曲為‘填詞’。填者,‘布’也,猶棋枰之中,畫有定格,見一格布一子,止有黑白之分,從無出入之弊。”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填詞是中國古典文學創作的重要形式,其含義和規則在不同曆史時期有所演變,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填詞指按照既定詞牌的格律要求創作詞作,需嚴格遵循字句定額、平仄聲韻等格式。這一名稱源于後人需将文字填入已有詞牌框架,如同「棋盤布子」般精準。

二、曆史發展

  1. 唐宋時期
    早期詞人可自創曲調(如柳永),或改編舊調,此時創作自由度較高。宋仁宗曾對柳永說「且去填詞」,反映當時已出現固定格式要求。

  2. 元明以後
    曲劇創作也沿用填詞概念,需按曲牌填字,李漁在《閑情偶寄》中以高則誠、王實甫為例,說明填詞如同棋局布子般嚴謹。

三、核心特征

四、現代延伸

當代填詞包含兩種形式:

  1. 傳統詩詞創作(如仿寫《水調歌頭》)
  2. 流行歌曲歌詞創作,需配合旋律節奏選字押韻

可通過權威典籍《欽定詞譜》或專業曲譜查詢具體詞牌/曲牌格式要求。

網絡擴展解釋二

填詞

填詞是一個動詞,拆分為“土”和“千”兩個部首,共計3個筆畫。這個詞的來源比較有趣,它最初是用于形容古代文人填補詩詞缺漏的技巧。後來,填詞開始用于形容創作歌曲的過程中選擇所需要的詞句。

繁體寫法

填詞的繁體字寫法為「填詞」。

古時候漢字寫法

填詞的古代漢字寫法會稍有不同,常見的寫法為「塡詞」。

例句

1. 在這首歌曲中,填詞的能力關乎着整個歌曲的質量。

2. 他是一位出色的填詞家,他的作品總是引人入勝。

組詞

填詞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多種詞組,例如:

1.填詞家:指擅長填寫歌曲詞語的人。

2.填詞比賽:指比賽中選手們根據特定主題填寫歌詞的競賽。

3.填詞技巧:指創作歌曲時使用的技巧和方法。

近義詞

填詞的近義詞為“填字”,兩者含義相似,都是指填補缺漏的詞句。

反義詞

填詞沒有明顯的反義詞,因為它是指填補詞句的行為,而沒有指代相反的行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