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蹲踏 ”。1.蹲,通“ 噂 ”。議論紛雜。 晉 葛洪 《抱樸子·漢過》:“當塗端右閹官之徒,操弄神器,秉國之鈞,廢正興邪,殘仁害義,蹲踏背憎,即聾從昧,同惡成羣,汲引姦黨,吞財多藏,不知紀極。”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十四:“ 杜陵 詩……又雲:‘獨鶴歸何晚,昏鴉已滿林。’似興君子寡而小人多,君子凄涼零落,小人蹲沓喧競,其形容精矣。”
(2).指揶揄。 清 褚人穫 《堅瓠廣集·食糠而肥》:“ 朱季美 《桐下聽然》雲: 錢功父 《食物註·穀部·糠》雲: 陳平 食之而肥。竊意亦食糠覈,是其嫂一時蹲沓之語。糠亦何能肥人? 功父 引之以為證,似乎失當。”
“蹲沓”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和用法如下:
議論紛雜
該詞最早見于晉代葛洪的《抱樸子·漢過》,其中“蹲沓背憎”形容衆人議論紛紛、背後互相憎惡的狀态。這裡的“蹲”通“噂”(zǔn),意為聚集讨論,而“沓”指多而重複,整體引申為嘈雜的議論或紛争。
揶揄、嘲諷
清代褚人穫在《堅瓠廣集》中,用“蹲沓之語”描述陳平嫂子的譏諷之辭,意為用言語戲弄或暗含貶義。
建議通過《抱樸子》《鶴林玉露》等原文進一步體會其用法。如需更詳細考證,可查閱漢典或《漢語大詞典》。
《蹲沓》是一個古時候漢字,意思是“坐下”或“蹲着”。它的部首是“足”,筆畫數為11。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的文字演變和語言發展。
在繁體字中,蹲沓的寫法為「蹲踏」。
在古時候,蹲沓的寫法有所不同。最早的寫法将“足”和“幾”結合,形狀類似于人蹲坐的樣子。後來的寫法則将“足”演變為“車”,用來表示足部的形狀。這些不同的寫法都反映了漢字演變曆史中的變化。
例句:
1. 我累了,蹲沓一會兒休息一下。
2. 孩子們喜歡在操場上蹲沓玩耍。
組詞:蹲姿、沓子。
近義詞:坐、蹲。
反義詞:站、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