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草螽的意思、草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草螽的解釋

蟲名。古又稱負蠜、草蟲、常羊。雄者鳴如織機聲,俗稱蝈蝈、織布娘。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蟲三·蛗螽》:“蛗螽在草上者曰草螽,在土中者曰土螽。”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草螽是一種直翅目螽斯科昆蟲,學名Conocephalus maculatus,主要分布于中國華東、華中、華南及西南地區,以及東南亞各國。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形态特征
體型細長,體長約3厘米,頭頂狹長且具黑褐色縱帶,觸角鞭狀與體等長。前翅狹長可覆蓋腹部,翅端呈褐色與綠色相間。雌蟲産卵管長達20毫米,形如劍狀。

2. 分類與分布

3. 行為習性
雄蟲通過摩擦前翅發出類似“卡嗒”或“營營”的鳴叫聲,晝夜均可鳴叫,民間因此稱其為“織布娘”。其鳴聲具有求偶和領地宣示功能。

4. 别稱與文獻記載
古稱負蠜草蟲常羊,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蛗螽在草上者曰草螽”,并區分了草栖與土栖種類。

5. 與相似物種區别
草螽常被誤認為蝈蝈,但蝈蝈多指螽斯科其他大型鳴蟲(如優雅蝈螽),而草螽體型較小且栖息環境更偏向濕地。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搜狗百科和百度百科的詳細條目。

網絡擴展解釋二

《草螽》這個詞源自中文,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草木茂盛的樣子。下面我來給出這個詞的一些詳細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 部首:艹(草)+ 蟲(蟲類) - 筆畫:草(8畫)+ 蟲(6畫) 來源: 《草螽》一詞來源于古代文字,用來形容草木茂盛,充滿生機的景象。 繁體: 繁體字形為「蟲草螽」。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寫法中,「草螽」的字形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整體上保持了與現代寫法的相似之處。 例句: 1. 這片森林裡,草螽叢生,生機勃勃。 2. 春天的花園裡,草螽舞動,美麗非凡。 組詞: - 草地:形容長滿草的地區。 - 螽斯:指螽斯蟬,一種昆蟲。 - 蟲草:指冬蟲夏草,一種藥用真菌。 近義詞: - 茂盛:指草木生長茂密。 - 茁壯:指植物生長旺盛。 反義詞: - 荒蕪:指植物稀疏或無生機的狀态。 - 蕭條:指景象冷冷清清,缺乏生氣。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需要解答,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