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官搨的意思、官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官搨的解釋

官府拓印的書畫碑刻等拓本。 唐 張彥遠 《曆代名畫記·論畫體工用拓寫》:“古時好搨畫,十得七八,不失神采筆蹤,亦有禦府搨本,謂之官搨。”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官搨”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guān tà,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官府制作的拓本。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官搨指由官府組織拓印的書畫、碑刻等藝術品的複制本,主要用于保存和傳播珍貴文物或藝術作品。


來源與背景

  1. 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張彥遠的《曆代名畫記·論畫體工用拓寫》,其中提到:“古時好搨畫,十得七八,不失神采筆蹤,亦有禦府搨本,謂之官搨。”
    (注:“搨”是“拓”的異體字,指用紙墨從器物表面摹印文字或圖案的技法。)

  2. 曆史用途
    古代官府通過“官搨”技術複制重要碑刻、書畫,既便于研究學習,也避免頻繁接觸原作造成損壞。


相關延伸


“官搨”體現了古代官方對文化遺産的保護意識,其制作技術和成品對後世藝術研究具有深遠意義。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或技術細節,可查閱《曆代名畫記》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官搨

《官搨》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意為官員或者官府。雖然這個詞在現代漢語中已經很少使用,但在古代文獻中仍有一定的出現頻率。

拆分部首和筆畫

《官搨》可以拆分為“宀”、“手”、“扌”部首和17個筆畫。其中,“宀”作為部首,表示與屋宇、住所相關的含義;而“手”或者“扌”部則表示與手的動作、工作等相關的意義。

來源

《官搨》這個詞的來源尚不明确,可能是由古代漢字的造字規律而形成。在古代社會,官員是統治者的代表,負責管理和治理各個方面的事務。這個詞可能是為了方便描述與官員或者官府相關的事情而形成。

繁體

《官搨》的繁體字是「官搨」。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官搨》的形狀可能會有所不同。因為漢字的形狀和書寫方式隨着時間和地區的變化而有所不同,所以在不同的古代文獻或碑文中,可能會呈現出不同的寫法。

例句

1. 他的父親是個村裡的官搨,負責處理各種村務。

2. 這個官搨因為貪污受賄被判了重刑。

組詞

官搨化、官搨權、官搨罪、官搨事、官搨長

近義詞

官員、官府、官吏、官職

反義詞

百姓、民間、平民、庶民、民衆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