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署名的意思、署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署名的解釋

[put one's signature to] 在書信、文件或文稿上籤署姓名

詳細解釋

在書信、文稿或文件上籤上或打印上名字。《三國志·吳志·孫綝傳》:“尚書 桓彜 不肯署名, 綝 怒殺之。” 明 高啟 《唐昭宗賜錢武肅王鐵券歌》:“ 天祐 宰相署名在,尋文再讀心茫然。” 魯迅 《緻蕭軍蕭紅》:“《櫻花》聞已蒙檢查老爺通過,署名不能改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署名”指在書信、文件、文稿或出版物上籤署自己的姓名,以表明身份、責任或權利。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署名是個人或團體在書面材料上簽名或标注姓名的行為。既包括傳統場景(如公文簽名),也涵蓋現代出版中标注作者身份的功能。

  2. 法律與責任意義

    • 權利歸屬:在著作發表或出版時,署名确認作者身份,保障知識産權。
    • 責任承擔:署名者需對内容真實性負責,例如《三國志》記載孫綝因官員拒籤文件而殺人,體現署名與責任的關聯。
  3. 曆史背景
    該詞最早見于《北史》《新唐書》等古籍,用于描述官方文書的籤署流程。例如明代高啟詩句中提到的“宰相署名”,反映了古代文書制度的嚴肅性。

  4. 現代應用場景

    • 學術出版:論文、書籍需标明作者,便于學術溯源;
    • 法律文件:合同、公證書等需當事人親筆簽名;
    • 網絡創作:在網絡平台标注原創者用戶名,建立個人品牌。

擴展說明:署名方式可以是個人真實姓名、筆名或集體名稱,但需符合法律規定(如不得冒用他人名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署名的意思

署名是指在作品、文件、合同或其他形式的文字、圖畫等上方籤寫自己的姓名,以示對其内容的負責或表示創作、制作、起草等的人的身份。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康熙字典》的編排,署名可以拆分為部首“罒”和部首“名”,部首“罒”在字典中位于第152頁,而部首“名”在第241頁。部首“罒”的筆畫數為5,部首“名”的筆畫數為9。

來源

《署名》一詞源于古代文化中的文人風尚和禮俗。在古代文人士大夫的作品中,作者會在作品結尾籤上自己的姓名,以示對作品的負責和歸屬,也是一種展示個人身份和聲望的方式。

繁體

在繁體字中,署名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都是“署名”。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形态和書寫方式有所不同。根據古籍記載,古時候漢字的寫法中,“署”字的最早形态為象征一種封建職業的“老師”的形狀,而“名”字的最早形态則為象征一個人站立的形狀。

例句

1. 他在畫作的右下角署名,展示了自己對這幅作品的創作貢獻。

2. 這封信的署名是匿名,無法确認發件人的************。

3. 鑒于作者的獨特見解和深入分析,這篇論文有望為他赢得國際學術界的署名。

組詞

署名的相關詞彙:

1. 署名權:指作品的作者對署名及其署名方式的選擇權。

2. 署名筆名:指作家在署名作品時采用的化名或筆名。

3. 署名畫家:指在繪畫作品上籤署自己名字并以此展示作品歸屬的畫家。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簽名、署筆、籤字、籤章

反義詞:匿名、不簽名、無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