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稅則的意思、稅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稅則的解釋

征稅的規則和實施條例。 清 薛福成 《籌洋刍議·利權二》:“按舊約各貨納稅後,即準由 中國 商人徧運天下,路過稅關不得加重稅則。”《清會典事例·戶部·關稅考核二》:“九年準奏,洋藥一項,前奏準行各關,照 上海 稅則。”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稅則,全稱"關稅稅則",是國家對進出口貨物征收關稅的法定依據和制度規範。根據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的定義,稅則主要由商品分類目錄和稅率表兩部分構成,其中商品分類采用國際通行的《商品名稱及編碼協調制度》(HS編碼)為基礎框架,對進出口貨物實施系統歸類管理。

在制度架構層面,稅則包含三個核心要素:一是稅目設置,即按照商品屬性對貨物進行科學分類;二是稅率設定,規定不同類别商品對應的關稅比例;三是原産地規則,用于判定貨物適用稅率的标準。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明确規定,稅則調整需經國務院批準後公布實施,确保關稅政策的權威性與穩定性。

作為國際貿易的重要調節工具,稅則通過設置差别稅率實現多重政策目标。財政部關稅司指出,現行稅則既包含協定稅率、特惠稅率等優惠安排,也涵蓋反傾銷稅、反補貼稅等貿易救濟措施,在保護國内産業安全的同時促進對外貿易平衡發展。海關總署每年發布的《進出口稅則商品及品目注釋》,則為企業申報提供詳盡的歸類指引,保障稅則執行的統一性和透明度。

網絡擴展解釋

稅則是指一國政府通過立法程式制定的、用于規範稅收政策(尤其是關稅)的法律文件,具體體現為對進出口貨物的分類、稅率、征稅标準等内容的系統性規定。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與核心功能 稅則是由政府頒布的法令,主要用于明确應稅商品範圍、分類标準及對應稅率,确保關稅政策的統一執行。例如,中國《海關稅則》将商品分為21類、97章,每類商品對應不同的稅率标準。

  2. 主要組成部分

    • 規章條例及說明:規定關稅征收程式、免稅條件、禁止進出口商品等操作細則(如清關流程、原産地規則)。
    • 關稅稅目稅率表:以表格形式列明商品分類目錄、計稅單位(從價/從量)、具體稅率。例如,提到稅則包含“從價或從量”征稅标準。
  3. 分類方式與國際應用

    • 商品分類通常結合性質(如農産品、化工品)和加工程度(原材料、半成品、制成品)。
    • 國際通用分類體系包括《商品名稱及編碼協調制度》(HS編碼),取代了早期的《布魯塞爾稅則目錄》。
  4. 作用與意義

    • 經濟調節:通過差異化稅率保護本國産業(如對進口汽車征收高關稅)或鼓勵特定商品進口(如降低醫療設備稅率)。
    • 法律依據:作為海關征稅的法定标準,避免執法隨意性。例如,提到曆史上因稅則僵化導緻政府管理能力受限的案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國家的稅則内容,可參考海關總署發布的官方文件(如中國《進出口稅則》)或國際組織的協調稅則目錄。

别人正在浏覽...

闆澀不急之務赪鱗戳記初試鋒芒道法自然倒算防務方喻反宗浮查幹掫公出軌文鼓浪嶼寒流好吃黃粱夢還需要獲車貨居交勉嚼舌頭借一步濟功捐位聚議楷秀考古枯莛攬腳留養禮序邁邁廟碑南陽三葛能語狼女校長排風戚促七香湯人徑仁裡賽烏散帶色智少尉世說新語樹道天浮苕遞體己話徒有其名遐超下地幔香飯纖離閑月效放西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