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稅則的意思、稅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稅則的解釋

征稅的規則和實施條例。 清 薛福成 《籌洋刍議·利權二》:“按舊約各貨納稅後,即準由 中國 商人徧運天下,路過稅關不得加重稅則。”《清會典事例·戶部·關稅考核二》:“九年準奏,洋藥一項,前奏準行各關,照 上海 稅則。”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稅則是指一國政府通過立法程式制定的、用于規範稅收政策(尤其是關稅)的法律文件,具體體現為對進出口貨物的分類、稅率、征稅标準等内容的系統性規定。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與核心功能 稅則是由政府頒布的法令,主要用于明确應稅商品範圍、分類标準及對應稅率,确保關稅政策的統一執行。例如,中國《海關稅則》将商品分為21類、97章,每類商品對應不同的稅率标準。

  2. 主要組成部分

    • 規章條例及說明:規定關稅征收程式、免稅條件、禁止進出口商品等操作細則(如清關流程、原産地規則)。
    • 關稅稅目稅率表:以表格形式列明商品分類目錄、計稅單位(從價/從量)、具體稅率。例如,提到稅則包含“從價或從量”征稅标準。
  3. 分類方式與國際應用

    • 商品分類通常結合性質(如農産品、化工品)和加工程度(原材料、半成品、制成品)。
    • 國際通用分類體系包括《商品名稱及編碼協調制度》(HS編碼),取代了早期的《布魯塞爾稅則目錄》。
  4. 作用與意義

    • 經濟調節:通過差異化稅率保護本國産業(如對進口汽車征收高關稅)或鼓勵特定商品進口(如降低醫療設備稅率)。
    • 法律依據:作為海關征稅的法定标準,避免執法隨意性。例如,提到曆史上因稅則僵化導緻政府管理能力受限的案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國家的稅則内容,可參考海關總署發布的官方文件(如中國《進出口稅則》)或國際組織的協調稅則目錄。

網絡擴展解釋二

稅則

稅則是指國家規定的按照一定标準和程式,對納稅人的財産、收入或交易等征收稅款的具體制度和幹系。稅則是稅收法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國家財政收入的增長和經濟運行的穩定起着重要作用。

拆分部首和筆畫

《稅則》這個詞由“禾”和“川”兩個部首組成。其中,“禾”是表示禾谷作物的部首,“川”是表示水流的部首。拆分的筆畫數為12筆,比較複雜。

來源

《稅則》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書·律曆志》中,用作法律名詞,指的是漢代時期的稅法規定。

繁體

在繁體字中,稅則的寫法為「稅則」。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的漢字寫法,稅則可以寫作「稅則」。

例句

1. 《稅則》對于稅收征繳程式和稅率提出了明确的規定。

2. 這家公司遵守《稅則》的要求,按時申報納稅。

組詞

稅政、稅務、稅率、稅法、稅收等。

近義詞

稅法、稅務法

反義詞

免稅、減稅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