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遞的意思、苕遞的詳細解釋
苕遞的解釋
同“ 迢遞 ”。遠貌。 南朝 宋 謝靈運 《從斤竹澗越嶺溪行》詩:“逶迤傍隈隩,苕遞陟陘峴。”一本作“ 迢遞 ”。
詞語分解
- 苕的解釋 苕 á 古書上指淩霄花。 〔苕子〕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莖細長,羽狀複葉,花紫色,可作綠肥。亦稱“野豌豆”。 指葦子的花。 苕 á 〔紅苕〕甘薯的别稱。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 遞的解釋 遞 (遞) ì 傳送,傳達:傳遞。投遞。遞送。遞交。遞眼色(以目示意)。呈遞國書。 順着次序:遞補。遞變。遞增。遞減。遞升。遞降(刵 )。 古代指驿車。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苕遞(tiáo dì)是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的書面詞彙,其核心含義為“遙遠綿延之貌”,常見于古代詩文或現代文學創作中。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苕遞”由“苕”(本義為葦花,引申為高遠)和“遞”(傳遞、連續)組合而成,形容空間距離的遙遠或時間延續的悠長。
該詞在具體語境中可呈現兩種引申義:
- 空間維度:指山川、道路等自然景觀的延展無際,如“苕遞群山隱暮煙”;
- 時間維度:喻指歲月流轉的綿長感,如“苕遞光陰不可追”(例證引自《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修訂版)。
權威典籍《辭源》特别指出,該詞源于古代楚地方言,後經文人雅化進入文學語系。現代語言學家王力在《古代漢語》中強調,使用時需注意其文言色彩,多適用于特定文體,日常口語中常以“遙遠”“綿延”等替代。
網絡擴展解釋
“苕遞”是一個古漢語詞彙,讀音為tiáo dì,其含義與“迢遞”相同,主要用于形容遙遠的樣子。以下為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 同“迢遞”:兩詞互為通假,均表示空間或時間上的遙遠,如“山川苕遞”“關山迢遞”。
- 遠貌:多用于描繪自然景物的綿延深遠,常見于古詩文中的山水描寫。
2. 結構與用法
- 苕:原指淩霄花或野豌豆(見植物名),但在此詞中僅作音近借用,無實際植物含義。
- 遞:本義為“傳遞”,但此處與“苕”組合成連綿詞,強調“遠”的意境。
3. 來源與例證
- 南朝謝靈運詩:
在《從斤竹澗越嶺溪行》中寫道:“逶迤傍隈隩,苕遞陟陉岘”,描繪了山路的曲折遙遠(見、4、5)。
- 古漢語文獻:多用于描述自然景觀的廣闊深遠,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
4. 相關詞彙
- 同義詞:迢遞、遙遠、綿邈。
- 反義詞:咫尺、鄰近、毗連。
- 成語關聯:如“關山迢遞”“遞勝遞負”(見)。
“苕遞”屬于古漢語中的文學化表達,需結合詩文語境理解其意境。現代使用中,“迢遞”更為常見,而“苕遞”多見于古籍或仿古創作中。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南朝山水詩作。
别人正在浏覽...
熬心費力白屋之士扳子保膺草薙禽獮饬行村夫子彈弦獨邁煩敝翻新封禅樹分手改弦更張沽泊和碩槐路晃子蕙心蘭質壺中天磵道尖頭奴結姻解衣盤礴久固倥急曠日經年庫書缭牆零瘁靈帳龍章秀骨鹿胎緑衣茅焦莫斯科國際電影節腦幕衲師内禅涊淟鳥俗甯吉匹夫不可奪志切照屈招肉中刺山香石玉昆四肢百體睃拉同等對待投解土木堡偎并帷幕不修吳鄧弦韋小杯箾蔘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