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捐位的意思、捐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捐位的解釋

棄官。《後漢書·馮衍傳上》:“如以尊親係累之故,能捐位投命,歸之尚書,大義既全,敵人紓怨,上不損剖符之責,下足救老幼之命,申眉高談,無愧天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捐位”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信息解析如下:

基本含義

指官員或職員自願放棄官職或職位。這一行為通常出于道義、正直或公益目的,表達忠誠、誠信和無私奉獻的精神。


詳細解釋

  1. 核心釋義

    • 棄官:即主動辭去官職,如《後漢書·馮衍傳上》記載:“能捐位投命,歸之尚書,大義既全……”(馮衍為保全大義、解救親族而棄官)。
    • 動機:多因道義沖突、家族牽連或政治壓力,如古代官員為堅守原則或保護家人而選擇辭職。
  2. 字詞結構

    • 捐:意為舍棄、抛棄(如“捐軀”)或捐助(如“捐獻”)。
    • 位:指職位、地位或位置。
      兩字組合強調“舍棄職位”的行為本質。

使用場景與引申


示例與文獻

《後漢書》中的記載是典型用例,馮衍因家族被牽連,為保全大義和百姓性命,主動棄官歸順朝廷,體現了“捐位”的倫理價值。


“捐位”不僅是一個描述棄官行為的詞彙,更承載了古代士人對道義與責任的抉擇精神。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典(來源6)或《後漢書》相關篇章。

網絡擴展解釋二

捐位的意思

捐位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表示将職位、地位、身份等無償地讓出或轉讓給他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捐位的部首是手,筆畫數為9。

來源與繁體

捐位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最早出現在《莊子·外物》一章中。捐位的繁體字為「捐位」。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捐位的寫法略有不同。其中,「捐」字可以用「卷」代替,而「位」字則可以用「贈」代替。

例句

他因病無法繼續擔任公司董事長,于是決定捐位給兒子。

組詞

捐贈、捐款、捐獻、捐助。

近義詞

讓位、轉讓、放棄。

反義詞

接位、就位、上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