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望門投止的意思、望門投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望門投止的解釋

[put up for the night at a door] 望見門庭就上前打問住宿。形容旅途疲勞渴求休息或急于擺脫困境的心情

詳細解釋

謂見有人家即去投宿。極言處境的窘迫。《後漢書·黨锢傳·張儉》:“ 儉 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門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 王先謙 集解:“《通鑒》 胡 注:‘望門而投之,以求止舍,困急之甚也。’ 王幼學 雲:‘窘迫之中,見門即投歸而止宿,求隱匿也。’” 清 林之夏 《高軒過》詩:“望門投止我不才,君獨聰明避失網。” 柳亞子 《玉嬌曲為純根賦》:“望門投止文章伯,一見無端情脈脈。”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望門投止”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1. 詞義解釋
“望門投止”指在窘迫或逃亡時,見有人家便去投宿,形容急迫中來不及選擇栖身之所。該成語帶有貶義色彩,常用于描述倉促應對困境的情境。

2. 出處與典故
成語出自《後漢書·張儉傳》。東漢時期,官員張儉因彈劾宦官侯覽遭追捕,逃亡途中百姓感其正直,紛紛冒險收留他。史載“儉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門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生動體現了這一曆史事件。

3. 用法與例句

4. 延伸意義
成語不僅描述逃亡的緊迫性,還暗含對人性善意的體現。張儉的逃亡故事中,百姓因敬重其品格而“破家相容”,反映了道義與現實的沖突。

該成語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需結合具體情境理解其情感色彩。如需查看更多典故細節,可參考《後漢書》原文或相關曆史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望門投止

望門投止,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望着家門求得安身之地的意思。該詞的拆分部首為止部和門部,總共有9個筆畫。

該詞來源于明朝文學家施耐庵所著的《水浒傳》中的一段故事。故事中,梁山好漢魯智深因為殺人被逼離開梁山泊,騎着馬一直往前走,希望能找到一個可以停步安居的地方。他朝着前方觀察,直到看到一個有人存在和煙火冒起的地方,才望門投止。

這個詞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為「望門投止」。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望門投止的「望」字寫為「朢」,「門」字寫為「門」,「投」字寫為「投」,「止」字寫為「此」。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出了水浒之後,魯智深望門投止,過上了平凡的生活。

2. 無論走到哪裡,我都希望能夠望門投止。

一些與望門投止相關的詞語有:

1. 抛戶投親:離開原有的環境,尋找親屬庇護。

2. 投奔:離開原有場所,尋求庇護或依靠。

3. 投宿:投靠他人的家中,尋求住宿或安身之地。

與望門投止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1. 歸心:心意回歸、安頓下來。

2. 歸依:歸順、歸附。

3. 歸宿:回到原本的家或找到安身之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