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屠醢的意思、屠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屠醢的解釋

猶殺戮。 清 黃宗羲 《明夷待訪錄·兵制二》:“何至驅市人而戰,受其屠醢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屠醢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源、古籍用例及曆史背景三方面闡釋:

一、字義解析

  1. 本義為宰殺牲畜,引申為大規模殺戮。《說文解字》釋:“屠,刳也。” 如《史記·項羽本紀》載“屠鹹陽”,指毀城殺戮。

  2. 指将肉剁成醬的酷刑。《周禮·秋官》鄭玄注:“醢,肉醬也。” 《禮記·檀弓》更明确其刑:“醢之者,葅其肉也。”即把人制成肉醬的極刑。

二、複合詞釋義

“屠醢”合用特指古代誅滅全族的殘酷刑罰,包含殺戮與碎屍雙重含義:

三、曆史文獻用例

  1. 《史記·殷本紀》

    纣王“醢九侯,脯鄂侯”,記載商纣将九侯剁為肉醬的暴行。

  2. 《後漢書·耿弇傳》

    “屠脍三百餘人”描述大規模殺戮後碎屍的場面。

  3. 文化象征

    屈原《離騷》“後辛之菹醢”以“醢”喻暴政,反映該刑在文化記憶中的殘酷性。

四、演變與消亡

此刑盛行于商周,戰國後漸廢。《漢書·刑法志》載漢文帝廢除肉刑,标志“醢”刑退出曆史。現代漢語中僅存于古籍與成語(如“菹醢”),成為古代法制史的特定術語。


主要參考文獻來源:

  1. 《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2. 《周禮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3.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4. 《王力古漢語字典》(中華書局)
  5. 《漢書·刑法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屠醢”是一個古漢語詞彙,讀音為tú hǎi,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1.基本釋義


2.出處與例句


3.相關詞語


4.使用注意

若需進一步了解相關古籍中的具體用法,可參考《明夷待訪錄》或漢典等權威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白銀簿帳秤象寵顧崇論谹議俶祜彫本匪親高腴過道風鼓鰓漢學烘烘鴻瑣畫符念咒黃土包子角鯉加氣機不容發九伯風魔郡丞扣兒口引會計制度窟宅理恤樓閣亭台美醞嬷嬷爹鳥蟲書盤腸潘園朋僚拼合菩薩低眉遣行清節裡欽頤人皇容喙肉餅三北臊聲擅步聖顔十谒朱門九不開試政恕己孫悟空訴休特創團花陁陊讬載托志王字鯉僞服喜愛校埒忻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