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憤怒已極,什麼事都幹得出來。 宋 無名氏 《張協狀元》戲文第一出:“強人不管他説。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左手捽住 張協 頭梢……打得他大痛無聲。”《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六:“老和尚聽得明白,真個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按住脖子一勒, 杜氏 跳得兩跳,已此嗚呼了。”《兒女英雄傳》第十八回:“登時‘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掣那把刀在手裡,便要取那假西賓的性命。”
“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或曆史背景,可參考《五代史平話》《文明小史》等原著。
這句話體現了情感的激動會引發憤怒或惡意的情緒,總結了人們在憤怒或惡意行為中的心理原因。
《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中的漢字分别為:
怒(忄+奴):表示憤怒
從(人+從):表示從上面去
心(忄):表示心髒
上(一):表示向上
起(走+己):表示起來
惡(忄+不):表示惡意
向(口+向):表示朝向
膽(肉+月):表示膽量
邊(十+辛):表示邊緣
生(牛):表示産生
《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來源于中國古代文學名著《孟子·告子上》。這句話通過描述人們情感的激動導緻怒與惡的産生,表達了人性中的複雜和情緒的易變。
《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的繁體字為:
怒(怒)
從(從)
心(心)
上(上)
起(起)
惡(惡)
向(向)
膽(膽)
邊(邊)
生(生)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有些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
怒:曾經寫作“怒可”
從:曾經寫作“從人”
起:曾經寫作“走己”
惡:曾經寫作“惡氣”
向:曾經寫作“口向”
膽:曾經寫作“肉月”
邊:曾經寫作“十辛”
生:古時寫作“牛”
他的憤怒從心上起,思維被脅迫使他做出了惡意行為。
“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這句話沒有明确的組詞,但其中的漢字都可以組成其他詞語。
憤怒自内心蔓延,惡意朝膽量邊緣産生。
平靜在心底産生,善意從内心上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