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寬舒和樂。 南朝 宋 顔延之 《庭诰文》:“喜怒者有性所不能無,常起於褊量,而止於弘識。然喜過則不重,怒過則不威,能以恬漠為體、寬愉為器者,大喜蕩心,微仰則定,甚怒煩性,小忍即歇。”
“寬愉”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寬愉”由“寬”和“愉”二字組成:
該詞最早見于南朝宋顔延之的《庭诰文》:“能以恬漠為體、寬愉為器者,大喜蕩心,微仰則定。”此處強調以平和淡泊為本、寬愉為處世工具,可調節情緒。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籍原文或不同語境下的用法,可參考《庭诰文》及相關漢語詞典。
《寬愉》是一個漢語詞彙,表示心境寬松、愉悅、舒適的狀态。
《寬愉》由“宀”和“歡”兩個部首組成。
“宀”是上部,表示與房屋相關的意義;“歡”是左部,表示愉快、歡樂的意義。
根據筆畫統計,它的總筆畫數是13。
《寬愉》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
在古代,人們常會在房屋上懸挂着“寬愉”的匾額,來表達對家庭幸福、心情愉悅的期盼。
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逐漸被用來形容人們内心的愉悅和寬松。
在繁體中,它的寫法為「寬悅」。
古代的漢字寫法中,「寬愉」的形狀略有不同。
前者的上部由「宀」替代了「宀」。
後者的左部由「欠」替代了「歡」。
1. 在這個陽光明媚的日子裡,我心情寬愉。
2. 忙碌了一天,晚上終于可以在家中享受寬愉的時光。
寬厚、寬容、寬闊。
舒適、愉快、輕松。
狹窄、不愉快、緊張。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