枉誅的意思、枉誅的詳細解釋
枉誅的解釋
枉殺。 晉 袁宏 《後漢紀·桓帝紀》:“是時,太後攝政, 梁冀 專權,枉誅良臣。”《舊唐書·徐有功傳》:“故前後為獄官,以諫奏枉誅者,三經斷死,而執志不渝,酷吏由是少衰。”
詞語分解
- 枉的解釋 枉 ǎ 彎曲,彎屈,引申為行為不合正道或違法曲斷:枉道。矯枉過正。貪髒枉法。枉己正人(自己身子不正,倒去矯正别人)。 冤屈:枉死。冤枉。 屈就,用于别人,含敬意:枉駕(a.稱對方來訪自己;b.請對方往
- 誅的解釋 誅 (誅) ū 把罪人殺死:害民者誅。誅滅。誅鋤。誅戮。伏誅。 責罰:誅意(不問罪行,隻根據其用心訛定罪狀)。口誅筆伐。 責求:誅求無已(一味索取,沒有止境)。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枉誅”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析:
1.基本含義
“枉誅”指無辜被冤殺或冤枉處死的行為。其中“枉”表示冤屈、不公正,“誅”指處決或殺害,組合後強調因冤案或濫用權力導緻的無辜者受刑。
2.字詞分解
- 枉(wǎng):本義為彎曲,引申為冤屈、違背公正,如“矯枉過正”“貪贓枉法”。
- 誅(zhū):原指譴責、聲讨,後特指處決,如“口誅筆伐”“害民者誅”。
3.曆史用例
古代文獻中,“枉誅”常用于描述權臣或酷吏濫用刑罰。例如:
- 《後漢紀》記載東漢梁冀專權時“枉誅良臣”;
- 《舊唐書》提到徐有功多次谏阻枉殺,使酷吏氣焰稍減。
4.近義詞與語境
- 近義詞:枉殺、冤殺。
- 使用場景:多用于曆史、法律或文學語境,批判司法不公或政治迫害。
5.現代延伸
現代語境中,“枉誅”可比喻因誤解或誣陷而遭受不公正對待,但更常見于學術或文學讨論,日常使用頻率較低。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文獻例證或近義詞對比,可參考權威詞典(如、5、8)。
網絡擴展解釋二
枉誅
枉誅是一個漢字詞語,成語用法是“枉加誅戮”,意指冤枉的型業、冤殺無辜。該詞的拆分部首為木(mù)和言(yán),筆畫數為13畫。
枉誅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詩經·小雅·黍苗》:“維葉苗苗,以莛以蕧,未見君子,憔悴以死。”這是說苗子茂盛而又綠,卻沒有得到貴族子弟(君子)的賞識,使得它們枯萎死亡。這裡的“憔悴以死”可被解釋為“枉誅”。枉誅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是木部字,相似繁體字為“枉誅”。
以下是枉誅一詞的一些古代漢字寫法:
- 篡字形代鍵:《說文解字》中“木古枉之本曲之”。
- 簡化形代鍵:《康熙字典》中的“綽耳偏”。
- 隸變體代鍵:《羅馬鐵兵の銘文》中的表意形聲符,寫作“⿰木㔾”。
以下是一些關于枉誅的例句:
- 他們無辜地被枉誅,使人深感痛惜。
- 莫要冤枉好人,免得枉誅無辜。
- 那位冤枉的被告終于獲得了無罪釋放,宣告了自己的枉誅。
與枉誅相關的組詞有:
- 枉然:徒然、毫無結果。
- 枉法:冤枉的刑法、冤屈的法律。
與枉誅意義相近的詞語包括枉屈、冤獄、冤案。
與枉誅意義相反的詞語包括罪有應得、理所當然。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