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船。 漢武帝 《秋風辭》:“泛樓舡兮濟 汾河 ,橫中流兮揚素波。”一本作“ 樓船 ”。
“樓舡”是漢語詞彙,指古代的一種大型船隻,通常與“樓船”同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樓舡”即“樓船”,指古代有樓層的戰船或大型船隻。其名稱源于船體結構多層如樓,常用于軍事或皇家巡遊。
漢武帝《秋風辭》中“泛樓舡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一句,描述了樓船在汾河航行的場景,體現其規模與氣勢。
樓船在中國漢代尤為盛行,是水軍主力艦種之一。《史記》《漢書》等史書均有記載,後逐漸演變為大型豪華船隻的代稱。
“舡”為“船”的異體字,二者在古籍中常通用。例如《儒林外史》中“小舡”即指小船,而“樓舡”則強調船隻的宏偉。
“樓舡”是古代樓船的别稱,兼具軍事與禮儀功能,其名稱和結構反映了中國古代造船技術的成就。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書·武帝紀》或《中國船舶史》等文獻。
《樓舡》是一個漢字詞語,由“樓”和“舡”兩個部分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樓:部首為“木”,總筆畫數為12。
舡:部首為“舟”,總筆畫數為6。
來源:
《樓舡》一詞最早出現在清代乾隆年間的《欽定本古小說集》中。在小說《東周列國志》中,描述了一種宏偉的船隻,被稱為“樓舡”。
繁體:
樓舡的繁體字為“樓艨”,部首和筆畫數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并不固定。因此,樓舡的古時候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在古籍中可以見到不同的寫法。
例句:
1. 驕陽似火,樓舡在江面上映着金色的光芒。
2. 傳統的樓舡停泊在港口,吸引了很多遊客的眼球。
組詞:
樓船、舡船、樓宇、舡樓、高樓大廈。
近義詞:
船樓、舶樓、滿舡。
反義詞:
空船、破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