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國家的政事。《左傳·襄公二十九年》:“ 罕氏 常掌國政。”《漢書·匡衡傳》:“ 衡 位三公,輔國政。”《舊唐書·牛徽傳》:“及 茂貞 平賊,自恃寖驕,多撓國政。”《三國演義》第三回:“今日飲宴之處,不可談國政。” 魯迅 《花邊文學·一思而行》:“隻要并不是靠這來解決國政,布置戰争,在朋友之間,說幾句幽默,彼此莞爾而笑,我看是無關大體的。”
(2).古代官名。即正卿。《左傳·闵公二年》:“夫帥師,專行謀,誓軍旅,君與國政之所圖也。” 杜預 注:“國政,正卿。”
“國政”是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國家的政事
指國家層面的政務管理、政策制定及重大事務,涵蓋政治、經濟、軍事等核心領域。例如:
古代官名(正卿)
在先秦時期,“國政”特指正卿這一官職,是諸侯國中輔佐國君處理政務的高級官員。例如:
補充說明
該詞強調國家層面的治理,常見于曆史文獻中,現代多用于書面語或學術讨論。其近義詞包括“國事”“朝政”,反義詞如“私務”。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案例或詞語演變,可參考《左傳》《漢書》等文獻。
詞義:國政是指國家政治,即國家的行政事務和政治管理。
拆分部首和筆畫:國政的拆分部首為“國”和“攵”,總筆畫為13畫。
來源:國政一詞的來源較為直接,由“國”和“政”兩個字組成。其中,“國”字表示一個國家,而“政”字則代表着政治與行政事務。
繁體:繁體字“國政”與簡體字“國政”拼寫相同,隻是書寫形式略有差異。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國政一詞的書寫形式并無較大區别。
例句:他對國政有着深刻的了解,能夠有效地參與和推進國家的發展。
組詞:國家政策、國家政權、政治體制、政治經濟、政務管理。
近義詞:國家政治、國家事務、國事。
反義詞:民間事務、私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