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金鑒的意思、金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金鑒的解釋

見“ 金鑑 ”。


亦作“ 金鑒 ”。1.《新唐書·張九齡傳》:“﹝ 玄宗 ﹞千秋節,公、王并獻寶鑑, 九齡 上事鑑十章,號《千秋金鑑錄》,以伸諷諭。”後以“金鑑”指對人進行諷谕的文章和書籍。 宋 陸遊 《丞相率文武百僚請建重明節表》:“周行抃蹈,各陳金鑒之書。” 清 錢謙益 《天啟元年浙江鄉試程錄·第一問》:“其在今日,所以進金鑑而箴丹扆者,亦必有道矣。”

(2).指明察的帝王。 宋 範仲淹 《謝許守舊官表》:“金鑑臨禦,多士駿奔。”

(3).指帝王之明察。 宋 範仲淹 《四民詩·士》:“黜陟金鑑下,昭昭媸與妍。”

(4).比喻月亮。 宋 梅堯臣 《晚過天漢橋堤上行》詩:“海月開金鑑,河冰卧玉虬。”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金鑒”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漢語詞彙,其解釋需結合曆史典故和文學引申,具體如下:

1.詞源與典故

“金鑒”最初源于唐代張九齡的《千秋金鑒錄》。據《新唐書》記載,唐玄宗在“千秋節”時,張九齡獻上此書以諷谏帝王,勸其明察治國。此後,“金鑒”常被用來代指諷谕性的文章或書籍。


2.基本比喻義

字面意為“黃金制成的鏡子”,比喻能反映真實情況的事物或人。例如:


3.指代帝王與明察


4.文學中的擴展比喻

在詩詞中,“金鑒”偶爾被借喻為月亮,取其明亮、澄澈之意。


“金鑒”的核心含義圍繞“鏡鑒”展開,既指諷谏文獻,也象征明察能力,并衍生出對真實性的比喻。其用法需結合具體語境,常見于曆史、文學領域。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新唐書》或宋代文人的相關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二

金鑒

《金鑒》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由兩個部分組成:金和鑒。

拆分部首和筆畫

《金鑒》的第一個字部首是金,它屬于金字旁;第二個字部首是钅,它屬于金屬部。金有8畫,鑒有15畫。

來源

《金鑒》一詞源自于古代的文獻。它在古代一般指的是一種用黃金制作的鑒定器具,用來檢驗金銀的純度和質量。

繁體

《金鑒》的繁體字為「金鑑」,字形略有差異,但意義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金鑒」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大緻無變。

例句

1. 他使用了金鑒來确定這塊金子的純度。

2. 這本書就像是金鑒,幫助我識别了真相。

組詞

金銀、金币、鑒定、鑒賞。

近義詞

檢驗、鑒定、辨别。

反義詞

僞造、欺騙、假冒。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