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政牓的意思、布政牓的詳細解釋
布政牓的解釋
宋 時稱節度使的布告。 宋 徐度 《卻掃篇》卷上:“本朝節度使雖不赴鎮,然亦别降敕書,宣諭本鎮軍民;而為節度使者,亦自給牓本鎮,謂之布政牓。”
詞語分解
- 布的解釋 布 ù 棉、麻及棉型化學短纖維經紡紗後的織成物:布匹。布帛。布衣。 古代的一種錢币。 宣告,對衆陳述:宣布。發布。布告。開誠布公(推誠相見,坦白無私)。 分散到各處:散布。遍布。星羅棋布。 流傳,散播
網絡擴展解釋
“布政牓”是宋代的一種官方文書形式,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指宋代節度使發布的布告,用于向本鎮軍民傳達政令或宣示政策。其功能類似于現代政府公告,具有公開性和權威性。
二、出處與背景
該詞最早見于宋代徐度的《卻掃篇》卷上,記載:“本朝節度使雖不赴鎮,然亦别降敕書,宣諭本鎮軍民;而為節度使者,亦自給牓本鎮,謂之布政牓。”。說明其用途是節度使即使未到任,仍通過文書形式管理轄區。
三、字義分解
- 布:此處為動詞,指“宣告、散布”,如“布告天下”。
- 政:指政務或政令,與治理相關。
- 牓:同“榜”,即公開張貼的文書、告示。
四、功能特點
- 權威性:由節度使直接發布,代表官方立場。
- 覆蓋範圍:針對特定轄區軍民,内容多涉及政策調整、法令頒布等。
五、相關延伸
“布政”一詞在古籍中亦指施政行為(如《左傳》中“布政優優”),但“布政牓”特指宋代節度使的公告形式,需注意區分。
如需進一步了解宋代官制或文書制度,可參考《卻掃篇》等史料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布政牓》一詞的意思是指官方發布的政令、布告或公告等。它由“布”、“政”、“牓”三個部首構成。下面我将為您解析一下它們的筆畫和來源。
首先是部首“布”,它有五畫。它可以指布料,也可以用作表示分布、散布等含義。其次是部首“政”,它有十三畫。它表示政治、管理、治理等概念。最後是部首“牓”,它有十四畫。這個部首是指公告、聲明等文告。
《布政牓》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我們稱之為繁體字。繁體字面貌複雜,但仍被一些地區和場合所使用。
以下是一個例句:政府頒布了一份布政牓,告知公衆新的法規和政策。
與《布政牓》相關的詞彙有很多。組詞可以是:布告、布令、政令、政牓等。它們都有關于政府發布的信息、通告的意思。
至于近義詞,可以說是:公告、宣告、通告等。它們也指政府發布的信息、布告等内容。
反義詞方面,可以是:密令、秘文等。它們與《布政牓》意思相對,表示秘密傳遞的信息。
希望以上對您有所幫助。如還有其他問題,我很樂意為您解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