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尺牍,书信。 唐 冯贽 《云仙杂记·日用斗面为糊以供缄封》:“ 顺宗 时, 刘禹锡 干预大权,门吏接书尺日数千。”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寄竹溪》词:“书尺里,但平安二字,多少深长。”
(2).文具名。即书镇。 明 朱之蕃 有《书尺》诗。参见“ 书镇 ”。
书尺在汉语中主要包含两层含义:
书信的代称
古代书写材料多用绢帛,长度约为一尺,称为“尺素”,后演变为书信的别称。宋代陆游《秋雨》诗“书尺屡通怀袖问”即指书信往来。
书写工具的组合指代
“书”指书写动作或文字,“尺”既可指测量工具,也可引申为规范。二者结合可代指书写载体或文房用具,如明代《字汇》释“尺”为“牍简”,强调其与文字记录的关系。
语义演变
汉代简牍制度规定官方文书用一尺简,促成了“书尺”与公文的关联。唐宋诗词中逐渐脱离实用功能,成为文学意象,如辛弃疾“书尺里,但平安二字”以尺牍寄情。
权威参考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书尺”标注为历史词汇,释义侧重其书信功能。
“书尺”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尺牍、书信
指古代的书信或文书。该用法在唐代文献中已有记载,如《云仙杂记》提到刘禹锡的门吏每日收到大量“书尺”(即书信)。宋代刘克庄的词作《沁园春·寄竹溪》中也有“书尺里,但平安二字,多少深长”的描述。
文具名(书镇)
指用于压纸或书籍的文具,即“书镇”。明代朱之蕃曾以《书尺》为题作诗,可能与此用途相关。
“书尺”既可指代书信(尤其古代用法),也可表示文具书镇。其词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更多例证可参考古典文献及诗词作品。
安徒生童话集嚣嚣悲噎宾臣兵盟搏币揣称雏凤清声倒心點比垫巾渡槽对空台椟玉非刺飞霙肤觉附乔官师贵交圭瑞孤迥含垢匿瑕豪毛河东三箧圜道荒白米晖光火海僭杂甲乇节推金碧辉映聚居局任具折昆仑觞两兼怜眷流借鹿皮翁昧信闽粤佩囊潜入求名仁德日昃不食乳狗唰啦特底托贸脱洒晚爷武宿夜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橡皮树鲜货魈魑葈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