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尺牍,书信。 唐 冯贽 《云仙杂记·日用斗面为糊以供缄封》:“ 顺宗 时, 刘禹锡 干预大权,门吏接书尺日数千。”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寄竹溪》词:“书尺里,但平安二字,多少深长。”
(2).文具名。即书镇。 明 朱之蕃 有《书尺》诗。参见“ 书镇 ”。
“书尺”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尺牍、书信
指古代的书信或文书。该用法在唐代文献中已有记载,如《云仙杂记》提到刘禹锡的门吏每日收到大量“书尺”(即书信)。宋代刘克庄的词作《沁园春·寄竹溪》中也有“书尺里,但平安二字,多少深长”的描述。
文具名(书镇)
指用于压纸或书籍的文具,即“书镇”。明代朱之蕃曾以《书尺》为题作诗,可能与此用途相关。
“书尺”既可指代书信(尤其古代用法),也可表示文具书镇。其词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更多例证可参考古典文献及诗词作品。
《书尺》是指用来书写、记录文字的尺子。在古代,人们常常使用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而《书尺》则是专门用于书写时的尺子。
《书尺》的拆分部首是“匚”和“尸”,分别位于左右两侧。它的总体笔画数是11,其中“匚”的笔画数为2,而“尸”的笔画数为9。
《书尺》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至古代的中国。在古代,人们在书写时,为了保持文字的整齐和规范,常常使用尺子作为辅助工具。这种尺子就被称为《书尺》。
《书尺》的繁体字为「書尺」。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以《书尺》为例,它的构造相对简单,字体笔画较为直线,犹如今天的草书风格。古人以毛笔蘸墨,用力横披纸面,留下浓墨印记,显得古朴而有力量。
1. 他准备了一把《书尺》来书写文稿。
2. 这个古代文物展览中展示了一支出土的《书尺》。
3. 她用《书尺》测量了一下桌子的长度。
组词:书写、尺子、记录
近义词:书写尺、书写工具
反义词:橡皮擦、毛笔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