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銜曜 ”。猶銜燭。亦指銜燭照耀。傳說西北幽冥之處,日光不到,有神龍銜燭照耀之。事見《楚辭·天問》、《山海經·大荒北經》、《淮南子·墬形訓》。 南朝 宋 謝惠連 《雪賦》:“若乃積素未虧,白日朝鮮,爛兮若燭龍銜曜照 崑山 。”
“銜耀”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從多個角度進行詳細解釋,綜合了古籍典故和現代詞典釋義:
基本含義
讀音為xián yào,本義指“銜燭照耀”,即用嘴含着光源(如蠟燭)進行照亮的行為。該詞源于中國古代神話傳說:西北幽冥之地終年無日光,有神龍銜燭(或銜火)以驅散黑暗。
延伸含義
可引申為以微弱之力對抗黑暗,或比喻在困境中堅持光明的象征意義。
神話原型
最早見于《楚辭·天問》《山海經·大荒北經》《淮南子·墬形訓》等典籍,描述神龍(一說燭龍)銜燭照亮幽冥之地的場景。
文學引用
南朝謝惠連《雪賦》中“爛兮若燭龍銜曜照崑山”,以“銜曜”形容雪地反光如神龍銜燭般璀璨。
通假與異體
亦寫作“銜曜”,二者為異形詞關系。
現代語境
現代多用于文學或學術文本,保留其古典意象,如形容特殊光照現象或隱喻堅韌精神。
“銜耀”以神話為基底,兼具具象(銜燭發光)與抽象(對抗黑暗)雙重意涵,是中國古代自然觀與哲學思想的凝練表達。
《銜耀》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盛裝光彩奪目地出現或展示。
《銜耀》的部首是衣,筆畫數為16。
《銜耀》這個詞語的來源較為複雜。其中,“銜”表示戴在嘴裡或咬住,形容才華出衆;“耀”則表示光輝閃耀。合在一起,“銜耀”就指的是才華出衆、具有非凡光彩的表現。
《銜耀》的繁體字寫作「攜耀」。
古時候,《銜耀》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我們考慮到詞語的意義,可以暫且稱其為「攜耀」。
他的才華在音樂舞台上銜耀奪目。
組詞:銜接、耀眼、耀華、耀武揚威。
近義詞:熠熠生輝、光芒四射。
反義詞:黯淡無光、黯然失色、不起眼。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