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rotch of a tree] 树木的分枝处
亦称“ 树杈把 ”。树枝的交汇处。 田汉 《洪水》第二场:“谁想到我们今年要在屋顶上、树杈上和土堆上过中秋哩。”《中国民间故事选·荨麻与艾蒿》:“她赶紧跑进房子后面的果树园子,跐蹓跐蹓很快地爬上了结满甜桃的树杈把上。”
树杈(shù chà),名词,指树木主干上分出的较细枝条或分枝部分,通常形成树木的分支结构。该词在汉语中常用于描述树木的自然形态特征。
基本含义
树木主干延伸出的次级分枝,呈“Y”形或放射状结构,是枝叶生长的支撑基础。例如:“小鸟在树杈上筑巢。”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ISBN 978-7-100-12450-8。
电子版参考: 现代汉语词典在线(官方释义)
形态特征
树杈的粗细、角度因树种而异,如柳树杈细长柔韧,松树杈则多呈锐角。其分叉点称为“杈口”,易积累雨水或腐殖质。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ISBN 978-7-5432-0013-5。
生态与实用价值
树杈为鸟类提供栖息地,在传统林业中亦被用作天然支架。民间谚语“树杈不修,果不稠”强调其修剪对果树产量的影响。
来源:《中国植物志》第1卷,科学出版社,2004年,ISBN 978-7-03-013211-1。
文学意象
在文学作品中常象征生命的分支与选择,如鲁迅《故乡》:“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树枝杈桠地伸向天空。”
来源:《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ISBN 978-7-02-005423-6。
权威参考来源
“树杈”是一个汉语词语,以下为详细解释:
如需更多例句或学术引用,可查看来源网页(如沪江词典、汉典)。
爱嗜邦祯布料采辑餐氊苏尘念从逸大乘带胯第六感冬瘟饭摊法文非极性键绀宇官舱光旁好官缺喝道黑灯瞎火鹖鸡冠骅駬恢阐降贬歼伤噍类尽勾径途菊花酒课最魁星联合机力殚财竭零用流冰挠屈内廏擬不于伦胖墩墩僻王起居轻懈劝掖羣行群口词软糖沙涂甩卖数日恶死狱弹花推恩削藩蚟孙万古长春腕足文府握守武功体五漏咸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