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北周的意思、北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北周的解釋

朝代名。 北朝 之一。公元557年初 宇文泰 子 宇文覺 代 西魏 稱帝,國號 周 ,都 長安 (今 陝西 西安 ),史稱 北周 ,亦稱 後周 。公元577年滅 北齊 ,統一 中國 北方。公元581年為 隋 所代。共曆五帝,二十五年。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北周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北朝的重要政權之一,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信息

二、建立背景

北周源于西魏權臣宇文泰的勢力。534年北魏分裂為東魏、西魏後,宇文泰掌控西魏政權。557年,其子宇文覺在侄子宇文護支持下廢西魏恭帝,建立北周。

三、政治與軍事

  1. 初期動蕩:宇文護專權,廢立三帝(宇文覺、宇文毓、宇文邕),直至572年周武帝宇文邕誅殺宇文護,實現親政。
  2. 改革強盛:周武帝推行中央集權、整頓吏治、發展軍事,577年滅北齊,統一北方。
  3. 軍事成就:注重軍隊訓練,聯合突厥等勢力對抗北齊,最終完成北方統一。

四、重要人物與事件

五、曆史影響

北周雖短暫,但為隋唐統一奠定基礎:


以上内容綜合自多部權威史料及研究,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周書》或相關南北朝專著。

網絡擴展解釋二

北周是中國曆史上的一個朝代名稱,意為北方的周朝。它字形結構中的部首是口,合起來形成一個古代字形。北部分的偏旁,代表字的意義與地域北方有關。周部分的偏旁,是字的意義,與周朝有關。 北周的拆分部首是口,表示“口音”。周部分的拆分部首是讠,表示“言語”。北周的筆畫總計有8畫。北部分有3畫,周部分有5畫。 北周這個詞的來源可追溯到中國曆史上的兩個朝代:南北朝時期和隋朝時期。南北朝時期,北周是北方的一個朝代,而南方有南周。在北方,北周是南北朝各政權之一,分别由周武王和周文王建立。隋朝時期,北周又成為隋朝的輔助政權,在統一中國之前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北周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繁體字的寫法保留了古字形,使得字形更加複雜且有一定的書法美感。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不同,但北周這個詞的字形沒有太大變化。在古代,北部分的字形更為簡化,但總體上仍然保持了“口”的形狀。周部分則相對保持了較為完整的字形。 以下是一個關于北周的例句:“北周是中國曆史上一段重要的時期,對于中國的政治、文化等方面都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組詞方面,與北周相關的詞有:北方、周朝、南北朝、南周等。 近義詞方面,與北周意義接近的詞有:北方的周朝、北朝。 反義詞方面,與北周意義相反的詞有:南方的周朝、南朝。 希望以上回答能夠滿足您的需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