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開元錢的意思、開元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開元錢的解釋

見“ 開元通寶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開元錢,全稱“開元通寶”,是中國唐代鑄造并廣泛流通的貨币,在中國貨币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詞義與曆史背景

“開元”指唐玄宗李隆基的年號(公元713—741年),意為“開辟新紀元”,象征唐代鼎盛時期的開端。“通寶”即“流通的寶貨”,首次将錢币命名為“寶”,取代了此前以重量(如“五铢錢”)命名的傳統。開元錢始鑄于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雖早于開元年間,但因錢文含“開元”二字,後世習慣統稱唐代此類錢币為“開元錢”。

二、形制特征與标準

開元錢為方孔圓錢,标準重量約4克(一錢),直徑約2.4—2.5厘米,錢文為歐陽詢書寫的隸書“開元通寶”四字,結構端莊,筆力遒勁,開創了錢文書法藝術化的先河。其形制成為後世銅錢的範本,延續至清末。

三、貨币制度變革

開元錢終結了自漢朝以來沿用近七百年的“五铢錢”體系,确立了“通寶”錢制,并首次将重量單位“一錢”與貨币單位直接關聯(十錢為一兩),奠定了中國衡制“十進位制”的基礎。這一制度影響深遠,後世錢币多沿用“通寶”“元寶”“重寶”等名稱。

四、文化與社會影響

開元錢是唐代經濟繁榮的象征,見證了“開元盛世”的輝煌。其錢文“開元通寶”被民間讀作“開通元寶”,成為後世“元寶”一詞的起源。此外,錢背常鑄有月紋、星紋或地名,反映了唐代鑄币技術的多樣性和地方鑄币權的存在。

權威參考來源

  1. 《中國錢币大辭典·唐五代編》(中華書局)
  2. 彭信威《中國貨币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3. 《舊唐書·食貨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開元錢”是唐代鑄造的貨币“開元通寶”的簡稱,其含義及曆史背景如下:

1.基本定義

2.形制與設計

3.曆史影響

4.其他相關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背景或鑄造工藝,可參考古籍《舊唐書·食貨志》或相關考古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闆箱備誡波羅密不請之友慘愦慚栗草鄙程朱學派襯褲帱革觸目傷懷出錢叢湊德聲颠斤播兩東安公二京賦發間放大器芬芬鈎緻光閃歸仁澣渚漢祚紅绫餅餤婚變賤恙緘制教閱戒告節角禁殺日謹素開陽老參略迹論心禮為情貌隆望論載啰巷拽街稆生綿褫目無下塵齧臂之好陪笑乾臘敲骨吸髓侵入岖嵠賞貢沈和沈雷稅戶頭疏快飧牽天象蓊菶午時小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