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束草的意思、束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束草的解釋

草把。《三國演義》第四六回:“ 魯肅 私自撥輕快船二十隻,各船三十餘人,并布幔、束草等物,盡皆齊備,候 孔明 調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束草"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漢語詞彙,在《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詞典》等權威辭書中均有收錄,其核心釋義可歸納為以下三個層面:

一、基本釋義 從構詞法分析,"束"指捆紮、收攏,"草"指草本植物,組合後本義指将散亂的草料捆紮成束。《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成捆的草料",這種用法常見于古代農事記載,如《齊民要術》中"束草飼馬"的記載,反映古代畜牧業基礎勞作方式。

二、引申義項 在文學語境中,"束草"常被賦予象征意義。《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指出該詞可引申為"微薄之禮",如明代《警世通言》中"聊贈束草表寸心"的用法,體現古人以自然物象表達謙遜态度的語言特色。《中華傳統文化辭典》還收錄其作為"簡易喪具"的特殊用法,見于《禮記》"束草為刍靈"的喪葬禮儀記載。

三、專名指代 在地理學範疇,《世界地名譯名詞典》确認"束草"是韓國江原道濱海城市的漢字标準譯名。該地因海岸線形似捆紮的草束得名,現為知名旅遊城市,此用法需通過語境與原始詞義作區分。

網絡擴展解釋

“束草”一詞有兩種不同含義,需根據語境區分:

一、漢語詞彙解釋(shù cǎo)

  1. 基本釋義
    指捆紮成束的草,常見于古代軍事或生活場景。如《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記載,諸葛亮草船借箭時使用了布幔、束草等物。

  2. 字義分解

    • 束:捆綁、聚集(如“約束”“花束”);
    • 草:草本植物,此處指幹燥後捆紮的草料。
  3. 應用示例
    如軍事僞裝(紮草人迷惑敵軍)、船隻填充物(增加浮力或掩護)等。


二、韓國城市名稱(속초/Sokcho)

  1. 地理位置
    位于韓國江原道東北部,東臨日本海,背靠雪嶽山,以山水、溫泉資源著稱。

  2. 曆史背景
    朝鮮戰争後,大量來自朝鮮的難民在此定居,城市名源于當地野草“木賊”(Soksae)。

  3. 旅遊特色
    作為雪嶽山登山入口,擁有花津浦、松池湖等景點,兼具漁港和鐵礦運輸功能。


别人正在浏覽...

阿炳安若泰山柏陵白脫油綁匪寶花被衣禀命鼻子怖栗不期而同晨正觸時大畜倒颠刁頭東藩杜陵花渎擾匪莪負痾犷厲颔雪鴻漸之翼還珠亭虺皮敬若神明金鶴垆今世金石之策隽雅壸則斂榇靈桌離皮利如亂萌陸鈔鹿觡貌離神合梅紅羅民宗怕恐蟠株平弄氣克鬥牛青方青山生意螓首蛾眉欺善怕惡上谳雙氧水水色山光束約竦斯廷孔網格吳魁五鹽醯雞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