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陸路抄掠。《三國志·魏志·齊王芳傳》“冬十二月” 裴松之 注引 晉 習鑿齒 《漢晉春秋》:“﹝ 司馬宣王 謂 曹爽 ﹞曰:‘設令賊二萬人斷 沔水 ,三萬人與 沔 南諸軍相持,萬人陸鈔 柤中 ,君将何以救之?’”《三國志·魏志·齊王芳傳》“冬十二月” 裴松之 注引 晉 習鑿齒 《漢晉春秋》:“ 袁淮 言于 爽 曰:‘ 吳 楚 ……自上世以來常為中國患者,蓋以 江 漢 為池,舟楫為用,利則陸鈔,不利則入水。’”
“陸鈔”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軍事或曆史文獻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陸鈔(拼音:lù chāo)意為“從陸路包抄或抄掠”,特指通過陸地進行突襲、截擊或包圍的戰術行動。其中“鈔”通“抄”,表“掠取、突襲”之意,與紙币無關(參考“鈔”的原始義項)。
該詞多見于史書,如《三國志·魏志·齊王芳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
“設令賊二萬人斷沔水,三萬人與沔南諸軍相持,萬人陸鈔柤中,君将何以救之?”
此處描述司馬懿向曹爽分析戰局,強調若敵軍分兵陸路包抄(柤中地區),将難以應對。
該詞已罕見于現代漢語,主要作為曆史或文言研究中的專業術語。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或《三國志》相關注釋。
陸鈔是一個有着豐富内涵的漢字詞語。以下将對其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進行解釋。
陸鈔指的是古代一種用來記載文書的紙。在古代,書寫紙張主要使用絲綢紙、竹簡或葛紙,但陸鈔是一種特殊的紙張,通常指的是一種由竹片壓制而成的紙。由于其稀有易獲得的特性,陸鈔常被用來寫封建王朝及權臣的诏令、命令、行政文書等重要文件。
陸鈔的拆分部首為钗(chuāi)和金(jīn),總共擁有13個筆畫。
陸鈔這個詞的來源比較古老,始見于南北朝時期。在古代,紙張的制作工藝以及紙種類的繁多,陸鈔作為其中的一種特殊紙張,在文書編纂中逐漸得到廣泛應用。後來陸鈔逐漸形成了一個特指的名稱。
陸鈔的繁體字為「陸鈔」,其在台灣、香港等地仍然被廣泛使用。
陸鈔在古時的寫法較為簡單,可以用「陸稿」來表達。這種寫法與現代字形有些差異,但意思完全相同。
1. 宋代政府常使用陸鈔來制作國家重要文件。
2. 這篇貴重古文書是用陸鈔寫成的,具有很高的曆史研究價值。
陸鈔可以組成一些與紙張、文書等相關的詞語,例如:陸紙、陸筆、陸書。
陸鈔的近義詞有:陳紙、抄紙。
陸鈔的反義詞為:普通紙、常規紙。
【别人正在浏覽】